-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
高压力诱变的产高效生物絮凝剂的
普鲁蓝菌变异株的筛选及鉴定
任何军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26
摘要以普鲁蓝菌(AureobosidiumPullulans)为出发菌株,采用高压力处理对其诱变,通过
筛选获得了一株产生物絮凝剂活性明显提高的变异株PB3201,其发酵液絮凝活性比出发菌
株提高了近12.4%.同时运用生理生化分析,rapd技术,对出发菌株和变异株pb3201进行
了遗传差异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和变异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高压处理是
有效的诱变手段,其变异最终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
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高压力;生物絮凝剂;诱变
高压技术在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随着高压生物学的发展,高压对生
物大分子和生物系统作用理论的拓展,极大地促进了高压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诸如生物大分
子结构,修饰酶催化机制,微生物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多肽的合成及疫苗研制等n’21。生物絮凝
剂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新型,廉价的水处理药剂,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国内外对运用高压
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报道极少,本文旨在通过高压诱变,筛选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并进一步为研究
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菌种
Aureobasidiumpullulans由吉林大学基础生物实验中心保存。
1.2培养基
1.2.1液体培养基
6.0。
硫酸铵0.49/L,磷酸二氢钾29/L七水硫酸镁19/L,氯化钠lg/L,酵母膏29/L,蔗糖le,m,pH
1.2.2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加15--一209琼脂
1.3主要仪器与试剂
sk2492,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方法
1.4.1高压诱变方法
741
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痔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桑
菌滩5mL分装5个无苗的EP管中.每管ImL.并用无菌封口膜封口,保证管中无气泡。留取一管做常压
常压对照和压力处理过的茁液中分;慨取100uL稀释10倍后再各自吸取100儿涂布平扳,于恒温培养箱
中28c同步培养20h。
l 4.2高压前后菌体形态观察
99/LNacLj弁液母浮沉淀,用此悬浮液制片.1%美蓝60s染色后观察,拍照‘”。
14
3絮凝活性测定^法
在250mL三角艟中加入5000mL
液的上清液OD5椭。值作为对照.通过0现∞删值减少来确定絮凝程度,用絮凝率来表示絮凝活性.
絮凝率(%)=(A—B)/A×100%
A:不加发酵液的上清液ODj50n。值;B:加发酵波的上清液OD5so衄值
IA.4生理生化性质分析
生理生化用培养基91:淀粉琼脂培养基、明腔液化培养基、纤维素水解培养基、酪素水解培养基、啦s
培养基、vP试验上f}养基.等量接入02mL蒴液。
IA5 RAPD扩增
162儿,10xbuffer2.5”L1.8pL
iO碱基引物s卜s45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反应体系:ddH20
uL
M$CL2(20mmo儿)2.0uLdNTP(2.0mmoVL)1.0uL州m州lO哪oI∞n5
(2听镕)反应条件t
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成像。
2结果和讨论
2.1变异株筛选
在高压处理后的再生平板上挑取大苗落,圆形中间隆起.表面光滑乳白色,黏稠,直径2rim左右的单
苗落,通过絮凝活性测定初缔.在320MP处理组中得到9株絮凝荆台成能力较出发菌株有所提高的变异
菌株.提高幅度均在lo%咀上.对这9株菌进行复筛发现只有l株菌能在三轮复筛中维持较高的絮凝稳定
性,其他的8种菌株絮凝刺合成能力均不同程度下降.对这个菌株传代5次.发现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