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

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第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七》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第十三》 冉雍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儒家文化 四、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儒家文化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学而时习之”。——“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儒家文化 – 学 【“学”与“行”之间的关系】 【“学”与“思”之间的关系】 【“学”与“修德”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儒家文化- 学 政统 道统 学统 儒家文化 五:礼文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礼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礼 “费尔德的民族志提供了有关卡卢利人情感生活的精致表述。费尔德不仅阐明卡卢利人对他们自己音乐的评论,而且还试图以卡卢利人的惯用法来创作歌曲。他把自己的作品演奏给卡卢利人听,使他们声泪俱下,他自己也因此体验到本土人情感的威力。” 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礼” —— 身体 礼 “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礼 —— 与心灵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 六:和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至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述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儒家文化 七、内圣外王 ——《大学》 八、诚 —— 《中庸》 通往远古的道路 踏踏实实地走在路上 经典与细读 《大学》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北宋 程颢 经 “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传 “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 朱熹 《大学》 《学记》中记载: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五百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