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证与辨病PPT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肾炎Ⅲ号方:麻黄10g、连翘12g、赤小豆30g、黄芪50g、白茅根30g、鱼腥草30g、杜仲15g、薏苡仁30g、甘草3 g。适应于急性肾炎诸证悉缓,水肿不明显,而尿常规检查仍有蛋白,少量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肾功能检查见血中肌苷、尿素氮仍偏高者。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以水肿和蛋白尿两个问题最难。病机是虚实寒热错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外邪、湿、瘀为发病的诱因。临证时宜祛邪与扶正并行。 肾炎Ⅳ号方:制附片30g、白芍20g、白术15g、茯苓15g、黄芪50g、白茅根30g、丹参15g、鱼腥草30g、益母草30、甘草3 g。适应于脾肾阳虚型; 肾炎Ⅴ号方:熟地24g、山药12g、枣皮12g、牛膝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制附片10g、黄芪30g、女贞子30g、甘草3 g。适应于阴阳两虚型。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治疗的认识。 慢性肾炎蛋白尿往往在水肿消退后,长期不易消失。治疗蛋白尿,对防止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肾炎的复发和恶化有一定意义。根据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特征,结合临床体会,在治疗用药我认为应从脾、肾、湿、瘀四个方面调治。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1、从湿辨治。 急慢性肾炎水肿消失后,湿热未尽而蛋白尿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肾炎病位在肾,肾之封藏功能为湿邪所干,迫津外出而见蛋白尿。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脉濡数等。治法当从湿论治。以清利湿热为主。但用此法,不可过利伤阴,也不可过寒伤阳,以免湿热虽去而气阴俱伤。选用黄柏、泽泻、猪苓、茯苓、苍术、滑石各15g,白茅根30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薏苡仁30g、车前草20g,若见血尿加生地20g、小蓟30g;咳喘气逆加麻黄10g、杏仁10g、地龙10g。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辩证分型论治 ③肝郁脾虚型: 治法:疏肝活血,健脾益气; 方用: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陈皮、生山楂、赤芍药、麦芽、神曲、党参、黄芪、虎杖、白花蛇舌草等。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辩证分型论治 ④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活血; 方用: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生地黄、太子参、当归、麦门冬、丹参、生山楂、鳖甲、虎杖、白花蛇舌草等。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用药特点 ①黄疸的治疗 黄疸发病,主要是湿邪为患,从脏腑来看,不外脾胃肝胆,往往由脾胃涉及肝胆。叶天士说:“阳黄之作,湿从火化……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化……阴主晦,治在脾。”阴黄常选用理中汤、六君子汤、三仁汤、茵陈术附汤。阳黄临床上清热祛湿退黄是其基本治法,金钱草、茵陈是必用之药。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阳黄患者在具体辩证施治过程中,首先从病因上分辨湿热的轻重,进一步分清上、中、下三焦之病位: 邪偏于中、上二焦者,应侧重宣化畅中散湿,使邪从中、上二焦化散,可选用辛凉或芳香化湿的药物,如藿香、佩兰、白豆蔻、薏苡仁、薄荷、金银花、陈皮、菊花等。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邪偏于中、下二焦,可兼见尿黄、尿痛、尿急,热盛者,大便干结;湿盛者,便溏;湿热并重者,大便黏滞不爽。治法应畅中通利,使其从小便或大便而出,可选用大黄、滑石、泽泻、石韦、瞿麦、猪苓、木通等。 邪弥漫三焦,则宣上畅中,通利三焦,使弥漫的湿热迅速退却。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用药特点 ②转氨酶升高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垂盆草、龙胆草、虎杖、蒲公英、败酱草、田基黄、葛根、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等具有降酶作用。根据药物性味的差异和功效主治不同,辨证施治,针对性选择符合其证型的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患者。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龙胆草,性味苦寒,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的作用,适应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属肝胆实火或湿热者,尤其适应热偏盛者; 虎杖,味苦性平,有利湿退黄,活血,通络之功,适用于湿偏盛者;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在肝病的治疗中,主要适应邪热或湿热炽盛的急、慢性肝炎而转氨酶升高患者,尤其对热偏盛者有效; 五味子性味酸、温,具有益气、生津、滋肾固本之功,因其能“入肝而补肾”、“入中宫而益脾胃”(《本草纲目》),用于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等证型较理想。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用药特点 ③活血化瘀的应用 肝主疏泄,肝藏血,由于情志郁滞不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致使血流运行不利而血瘀,久病入络,血瘀络阻是肝病发展的必然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乙型肝炎病变过程中,不仅肝脏有微循环障碍,而且还可以出现程度不等的外周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为乙型肝炎的瘀血学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常用药:生山楂、丹参、赤芍药、鳖甲、生地黄、桃仁、红花、三七、三棱、莪术、穿山甲、地鳖虫等,其中生山楂、丹参、赤芍药、鳖甲四药,攻邪不伤正,临证尤喜用之。 应用活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