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鞍山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docVIP

浅析鞍山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鞍山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鞍山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辽宁大连 116037 摘要:文章着重论述了鞍山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主要地质灾害采取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鞍山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对策 1 工作区概况 鞍山市地处辽宁省中南部,东部、北部靠辽阳县,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市毗邻,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县、辽中县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2deg;10prime;-123deg;41prime;,北纬40deg;27prime;-41deg;34prime;。全境南北最长175km,东西最宽133km。总面积为9252km2。鞍山市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县(市)区共辖65个乡镇、40个街道办事处、835个行政村、32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351.6万人。 鞍山市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降雨量为640-880mm,平均为760mm,有记载日最大降雨量421.3mm;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降雨量尤其以7、8月份最多。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35条,河道总长1421.6km,大河长度248.7km,中小河长1172.9km。 鞍山市位于辽东山地与下辽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区域上,地貌类型复杂。地貌格局东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西部为辽河、浑河、太子河冲洪积平原区。出露的地层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和新生界第四系最发育,其次为太古界鞍山群、中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东部属华北准地台上的四级构造单元,即辽阳-本溪凹陷;海城市东部属于凤城凸起;西部地区以及台安县属辽河断凹。太古代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主要是鞍山变形旋回,经历了三幕变形;早元古代地质构造活动主要是经历吕梁旋回的三幕变形,以线性构造明显为重要特征,形成了盖县-草河口复向斜和眼前山-老爷岭构造片岩带;本区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除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活动外,还有强烈的断块运动,形成了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的大规模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古老的构造带和花岗岩带,使它们彼此之间分割错位,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区内各类岩土体成因类型及地质建造时代虽不同,但从岩土体的强度、结构特征可将岩土体划分为坚硬岩体、较坚硬岩体、软岩体和松散土体等几类,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赋存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鞍山市与地质环境相关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采矿、修路、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等。 2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经排查复核确定鞍山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75处,其中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204处,占总数量的35.5%;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占总数量的2.5%;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349处,占总数量的60.6%;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占总数量的1.4%。鞍山市地质灾害规模等级为大型76处,中型252处,小型247处。鞍山市险情等级为特大型的共5处,大型的80处,中型的280处,小型的210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92处;占全部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6%;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点325处,占全部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56.5%;地质灾害危险性危险性小点158处,占全部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27.5%。57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受威胁人口为54508人,威胁财产29746.61万元。 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多分布于矿山及公路周边,泥石流集中分布于岫岩满族自治县。 2.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2.1崩坍 本次共排查复核崩塌隐患点204处,其中已发生的124处,占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总量的35.4%。其中大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03处。工作区崩塌斜坡类型以人工岩质为主,崩塌类型以滑移式和拉裂式为主,崩塌规模等级多为小型,危岩体所在斜坡坡体多为岩质,坡面裸露,岩体大多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坡脚有碎石堆积。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分布,在地貌上,主要分布在地形切割强烈和人为工程活动采矿、修路、建房削坡,形成边坡陡峻的斜坡地带,集中分布于矿山及公路周边,自然崩塌发育于山边、丘岗一带,在自重力、降水、地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易发生崩塌灾害。从微地貌看,崩塌大多产生于坡度大于60deg;的陡崖地带。从地层和岩性看,崩塌主要分布在太古代、早元古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不同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