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3.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解析 巴菲特的话具有选择性和预见性,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体现;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D项错误。 答案 B 4.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人的赞赏。”这两句名言都看到了(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解析 “赞美”“赞赏”都是意识的表现,人的心灵受到的影响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未体现,不选。 答案 C 5.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我国近几年一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故选D。答案 D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发展。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特别提示】 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真题调研 1.(2014年江苏)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题干没有体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D不选。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本身说法错误。答案为C。 2.(2014年北京)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农民在居住的农舍和日常劳作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源于农业文明,是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