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临床心身疾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临床心身疾病

三、糖尿病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青少年 I型 成年期II型 (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 1.健康教育,2.改变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 四 哮喘 (一)心里社会因素 1.亲子关系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心理因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哮喘发作 有人认为特定的人格特征和特殊的潜意识是导致哮喘的主要原因 2.应激性生活事件 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免疫、感染、内分泌、自主神经、生物化学和心理因素有关。 3.负性情绪 焦虑 惊恐障碍可能恶化哮喘 (二)哮喘患者的行为特征 过分紧张、敏感多疑,紧张担心常有濒死感,抑郁,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 (三)心理干预 解除病因,催眠、暗示、放松。 积极关注,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五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胃肠病 三、消化性溃疡病 性格: 溃疡病人具有争强好胜、不能松弛、生活之弦总是绷的紧紧的 。 发病机制: 损害因子的增强和保护因子的减弱。 损害因子主要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对自身组织的消化作用。保护因子主要是胃、十二指肠黏膜及其分泌的黏液。 第七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 心身疾病定义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指心理社会因素在某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一) 心身疾病定义 狭义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1999 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都可归为心身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 心脏病,合计死亡率为62.3% 心身关系分类 1.心身反应 —心理应激原引起的躯体机能的改变,一般在刺激作用或威胁情境消失后就可随之恢复,这种可逆的心理、生理变化称为心身反应。 2.心身障碍—心理应激原过强或作用过久,引起躯体机能持续存在,但并不伴有躯体器质性改变的称心身障碍。 3.心身疾病—是指一种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有关的躯体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些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疾病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最早是有Alexander提出的其中心身疾病,被称为“神圣七病” 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 一、心身疾病发病原因 (一)情绪与躯体功能(积极、消极) (二)性格与心身疾病 (三)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 (四)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 (五)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系统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2.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3.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 目前认为-潜意识的心理冲突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造成某些易感器官的病变而致病。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此研究-侧重于心身疾病发病过程,重点说明那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生物学理论认为: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途径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在免疫方面,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免疫系统与躯体健康和疾病的联系可涉及三条途径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2.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3.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学习理论 :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可以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著名实验是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说明条件反射是一种独立的生理反应。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由于个体素质上的问题,或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可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根据近代研究发现:一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