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 曾祥志 (山东万杰医学院 山东 淄博 255213) 【摘要】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见。该病以鼻流黄稠浊涕、前额及颌面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中医学将其称之为“鼻渊”。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临床;病因 [ 中图分类号 ] R6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见。该病以鼻流黄稠浊涕、前额及颌面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中医学将其称之为“鼻渊”。   在临床治疗中,目前鼻窦炎多采用西医治疗,如局部用药,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抗变态反应药物。在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或冲洗,而手术治疗,对不少病例来说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术后仍需长期间断用药,即使内窥镜鼻窦手术,也存在并发症多、术后护理麻烦等问题,使得疗效令人不满意。因此,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大量的资料表明,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虽病在鼻,但与脏腑虚弱,经脉失畅,气血不和有关,主要与肺脾两脏虚损关系密切。肺脾气虚,清肃不力,清阳不升,气血运行不畅,致湿浊停聚窦窍,使鼻窍窒塞,浊涕不断,浊阴上扰清窍,则头痛脑胀[1]。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热邪毒,或寒邪化热、热郁肺经、肺失清肃,邪热循经上灼鼻窦;或湿热邪毒郁困脾胃,健运失调、浊阴上逆、湿热停聚窦内,经久不愈,邪毒滞留不散而致。若反复发作,肺气虚弱,清肃不力,邪毒易于滞留,或因脾虚生湿,湿热上犯鼻窦,或因胆火循经上犯,伤及鼻窦所致[2]。   2 中医辨证   2.1 肺气虚寒   肺气虚易为外邪所伤,或因外病不愈耗伤肺气,以致肃降功能失调,津液不得清化,停聚窦内而为病。   2.2 脾气虚弱   脾气运化失调,湿浊内聚,久郁化热,兼以邪毒滞留不散,困于窦内,侵蚀肌膜而成。   2.3 肺胃郁热   感受风热或寒郁化热,致肺中虚热与阳明积热循经上犯,与气血搏结,蒸腐窦窍??化腐为脓。症见鼻塞,流黄涕或黏白涕,伴头痛,发热,咳嗽痰多,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或浮数。   2.4 胆热熏蒸   邪热内蕴,传于胆腑,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脑犯鼻,伤及窦窍,蚀灼肌膜,煎炼津液,遂致鼻渊。症见鼻流黄脓涕、量多,有腥臭味,嗅觉减退,兼有头痛剧烈,烦躁,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2.5 湿热瘀结   湿热困脾,脾失健运,困顿呆滞,留恋致瘀,湿热瘀阻互结上壅,蒸灼窦窍。 症见鼻塞重而持续,流黄脓涕,嗅觉减退,伴头胀重,不欲饮,倦怠,脘腹胀满,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中医辨证治疗   3.1 温补肺脏,疏散风寒   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3]。处方用苍耳子、白芷、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   3.2 健脾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处方用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3.3 疏肺清热,宣肺通窍   方用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当归、瓜蒌、薄荷、白芷、桔梗、辛夷、黄连、苍耳子、升麻、生甘草。   3.4 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用黄芩、龙胆草、栀子、柴胡、辛夷、菊花、生地黄、藿香,当归、薄荷、苍耳子、车前子。   3.5 清热利湿,化瘀通窍   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减。处方黄芩、滑石、藿香、辛夷、法半夏、大腹皮、白豆蔻、芦根、连翘、石蒲、丹参各、白芷、鱼腥草。   3.6 中医其他治疗   芎芷石膏汤源自清代医家吴谦等所编的《医宗金鉴》一书,由川芎、石膏、白芷、菊花、羌活、本共六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因“风盛日久”而致的头风痛证。宋晓亚[4]以该方为基础,加入部分祛风清热,散寒除湿,搜风通络,活血通窍的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满意疗效。成月芹[5]将150例慢性鼻窦炎随机分为3组,一组应用博奥鼻康滴鼻,二组口服千柏片,三组博奥鼻康滴鼻加口服中草药,所获数据经检验,结果表明博奥鼻康鼻加服中草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优于其他两种疗法。张碧波[6]鼻通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满意。鼻通合剂中以辛夷,白芷,苍耳子除湿,芳香通窍;川芎,当归,郁金行气活血,酒知母,白矾,木通酒黄清除窍隧脓疡;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排脓,化湿通窍之功;鱼腥草制剂不但具有抗生素般的抗菌作用,更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且没有耐药性,也没有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受损等毒副作用,故用治该病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 何宗德,余养居,房学贤.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4-115.   [2] 李桂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