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山水画在传统名瓷中的位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国山水画在传统名瓷中的位置
程仁发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33000
文章结合江西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杰地灵诵江西》中陶瓷文化章节谈谈中国山水画在传统名瓷中的位置和这些国画的笔触对新彩陶瓷绘画的影响。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分别为青花、颜色釉、粉彩、青花玲珑。这个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可以说是景德镇瓷文化的标志,历代历朝无数的巧工能匠把四大名瓷发扬光大,精品传统四大名瓷价值连城,比如传统官窑粉彩被称为艺术之最,每件官窑粉彩瓷器都是稀世珍宝,被收藏家争抢着收藏,行话说千金难买官窑瓷。前面我所说的四大名瓷,是景德镇传统瓷器特色,也代表着景德镇千年瓷业最辉煌的时期。至今依然还有无数民间作坊与老艺人把传统四大名瓷加以继承,传统名瓷是景德镇瓷文化的瑰宝,也代表着历史记忆与片段。而在我国传统艺术的长廊中,中国画以其墨彩神韵之独特而熠熠生辉、争奇斗艳,它以有着一种鲜明的自身特点、独特的表现技法形式而独立于世界艺坛,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精髓。纵观陶瓷的发展和现代诸多的山水题材陶瓷艺术品,不难发现陶瓷绘画与中国画还是紧密相连的。
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成为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我国的陶瓷绘画和中国画这两种传统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相互交融发展,两者共同遵循着相同的美学思维,在精神意境上存在共同性。也就是说艺术如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所产生的意境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意境可以极大地展现艺术的美感,它也是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衡量美的最高标准。它们都是心灵与景物的结晶,比如以直边三角形与线条结合为主、装饰抽象程式化的半坡型彩陶,以同心圆为中心图形、装饰风格多运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马家窑彩陶,而在半山型、庙底沟型和马厂型陶瓷中则普遍应用了各种纹路作为表面线条装饰的表现方式,这个时期的陶艺在线条上体现出独特的地位和魅力。进入宋代,随着陶瓷绘画的不断进步,在对陶瓷的装饰上更展现出工艺特性,使其绘画线条饱满,手法娴熟,形成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而在明代,陶瓷绘画装饰往往用曲线形式的藤枝和缠绕的花枝交错于画面,在瓷器上形成富贵的艺术感,产生一种质朴、高雅、流畅的美。在近现代时期,我国的陶瓷绘画被升华,其绘画装饰艺术中构图严密、线条浑圆、形象夸张,大多以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著称,在绘画手法上,线条显示出健康欢快的民间气息。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是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
在绘画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气韵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强的艺术地位,无论在汉唐还是在宋朝,中国画对气势的推崇被各个时期应用得尽善尽美,以静气、逸气体现宁静优雅成为绘画的主流。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荆浩的《雪溪图》等都折射出绘画对象的内在神韵,将自我的精神反衬到对象中。而陶瓷绘画虽然与中国画在工艺上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并不能影响陶瓷绘画所表现出的气韵。它有别于一般的民俗绘画,而是成为颇具气韵的绘画艺术,明显提升了传统陶瓷所表现出的文化格调。
中国山水画对陶瓷绘画中的新彩的影响很大,在陶瓷绘画中,陶瓷艺术家一般用线染皴画山石树木,用点以为叶或苔。下面具体谈谈这些国画的笔触对新彩陶瓷绘画的影响。
一是线条美。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主要手段,山水画的皴法也离不开用线。如“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卷云皴”、“牛毛皴”等,呈现出放射、修长、波动、活泼、流畅和升腾的韵律情致。我国的五代与元朝,是皴法中线条使用较多、较成熟的时期。巨然运用董源开创的表现土坡的“披麻皴”,以排列相对整齐、紧密的长线条表现长岭,皴法舒展、轻松自然,画风清秀淡雅,恰到好处地将线条的柔美、恬淡与笔墨的湿润以“披麻皴”的形式发展成为表现江南山色的典型“符号”,其“淡墨轻岚”抒情性画意的表现方法也为后世所发扬。
二是“力度美”。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陶瓷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以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与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斧劈皴”、“乱柴皴”、“带水斧劈皴”等用线肯定、灵变,更着重力度、速度的构成因素。如李唐运用“大斧劈皴”,用大笔饱蘸水墨,沿着山石结构顺势挥扫,头重尾轻,不足处稍加渲染,山石水墨淋漓,酣畅劲健,有一气呵成之感。马远“斧劈皴”下笔更加猛利、迅速,如暴风骤雨,更加刚劲、简洁。他们的皴法中透出一种硬朗、坚凝的力度美。
还有肌理美。程式化的皴法是塑造不同物质的纹理、质感与典型特征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肌理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形状、纹理粗细、山石凹凸的具体差异,因此,肌理美体现出皴法形式的重要审美功能,山水画皴法的其他美感因素如浑厚、开阔、舒展等也都蕴含在皴法形式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