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王”和“四僧”艺术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四王”和“四僧”艺术精神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四王”和“四僧”艺术精神 叶扬岑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通过将“四王”、“四僧”的绘画这一特殊艺术现象和中国的现实社会历史状况相联系,分别从“四王”、“四僧”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师承关系、传统社会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他们的绘画理论等五个方面入手,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素材,对“四王”、“四僧”的艺术精神深入展开分析,探寻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得以发展到 “四王”、“四僧”的绘画形式的深刻原因。 关键词: “四王”;“四僧”;艺术精神 到了现代,国人才慢慢地认识和了解“四王”和“四僧”的艺术成就,研究他们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并且给予了他们适当的评价。现如今的专家、学者不仅仅从整体上来研究“四王”、“四僧”,如《四王吴恽绘画艺术》(张书珩、傅新阳著)、《清初四僧绘画艺术》(张书珩、鄢爱华著)等等;也有从单个人物方面进行个案研究,如《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录解读》(崔自默著)、《八大山人》(胡光华著)、《石涛画语录》(石涛著、俞剑华注释)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受西化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们觉得西方的艺术要强于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纵观世界历史,并不一定是西方的东西就是优秀的东西,相反,更多的具有本民族传统性的文化才是世界各国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也就是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 中国社会传统思想对“四王”“四僧”艺术精神的影响 1.1 中国社会传统思想对“四王”艺术精神的影响 众所周知,“四王”是深受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论”影响的,“南北宗论”将艺术对比禅宗,亦分南北。“四王”自认为自己是南宗,这就首先说明了禅宗思想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但是禅宗思想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在他们的绘画艺术精神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董其昌倾向与王阳明的心学观点,但到了清朝众多的大家毕竟思想上不如明朝活跃,残酷的文字狱也导致了大多数人得过且过的思想。“四王”虽受董其昌影响,但是由于入清以后身份的不同,加之他们的艺术成就影响巨大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所以他们的艺术思想上也就会更接近受满清皇权辖制的儒家思想。 1.2 中国社会传统思想对 “四僧”艺术精神的影响 与“四王”不同的是,“四僧”所倾向的明末清初的改革思想是否定儒家学说的理论,加之他们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他们的艺术精神必然倾向于更受非同于世俗的禅宗与道家思想的影响。 虽然石涛和八大山人是为了躲避清朝对自己的迫害,弘仁和髡残是在明亡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并且也不愿做清朝的顺民,但是这种倾向与禅宗的思想并不是他们内心真正所选。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他们最终都选择了避世入僧的这条道路。从此,禅宗思想就在他们心中开起花来。 相比“南北宗论”对“四王”的影响,“四僧”则不以为然,石涛在《山水花卉图册一》题曰:“画有南北二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lsquo;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宗我耶?我宗耶?rsquo;一时捧腹大笑曰lsquo;我自用我法rsquo;”。石涛提出“一画论”思想,认为“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此语除了有禅宗的“有无”基本思想之外,还和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以看出“一画论”中充满禅道的辩证思想。八大山人也在《题石涛疏竹幽兰图》中说:“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 。 而弘仁和髡残则基本无视“南北宗论”的存在,在他们的作品中并无有反映“南北宗论”之类的句子,而是全心的研究禅学思想。髡残对禅学也是很高的修养,据说当年他在南京时,除了与佛门弟子来往外,也常与顾炎武、钱谦益、张怡等人往来,而他的画学,也受到周亮工、龚贤、程正揆等人的推崇,使得他在当时南京的佛教界和文艺界都有很高的地位。 弘仁在不少的画作上提画禅诗,如“一龛何异一舟居,寂寂无人冻浦如,窗有老梅朝作伴,西洋古寺乱流中”等,他看透了世间的名利,进入了一个深度修禅的境界,包括在他圆寂的时候,也是掷帽大呼:“我佛如来观世音”。由此可见,在清初“四僧”中,唯有弘仁一人相对真的有一些禅的思想。比起八大山人晚年苦心经营道院;比起石涛自称臣僧,三次接驾、高呼万岁,和达官贵人厮混,要算是有一点禅心;他比石溪(髡残)冷静的多,情感不像石溪激烈,更绝少外露。他的心虽不像一潭死水,但也不像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