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庐山远公话》的修辞格运用研究.pdfVIP

谈《庐山远公话》的修辞格运用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庐山远公话》的修辞格运用 嗲良云 《庐山远公话》是敦煌发现的变文中最长、最典型的话本。它讲述东 晋高僧慧远的神奇故事,从而宣传佛教思想。原卷末尾注明“开宝伍年 张长继书记”,据此可知此写卷为北宋初年(972)的抄本。它的出现 “明确宣告了宋代之前就有话本的流传,而且它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 平。”…在修辞格的使用上,《庐山远公话》颇有讲究:它善于运用比喻、 夸张、对偶、排比、顶真、回环等多种修辞格。这些修辞格使得文章语言 生动形象,形式整齐匀称,气势贯通畅达,结构紧密,语意连贯等。下面 分别加以讨论。 比喻和夸张 (一)比喻 《庐山远公话》大量使用比喻,且多是明喻。如: ①时有坚牢树神,走至殿前唱喏,状如豹(爆)雷相似。… (p1789) (参一头三面,眼如悬镜。(p1789) ③风经林内,吹竹如丝;月照青天,丹霞似锦。(p1826) ④生苦者,生身讫母荫在胎中,临月之问,由(犹)如苏酪。 (p1852) ⑤其人入得寺中……忽忆不来之入,便即心生肺(废)忘。纵 518/修辞学论文集 有言而【不】能听受,闷闷不已。如母胎中之子,被浮云之障日, 荏苒之间,便堕在胎生之中。(p1883) 例①至⑤都既有本体,又有喻体,还有比喻词,它们都是明喻。这些 比喻,或者刻画人物(例①、②、④),或者描述事物(例③),或者说 明事理(例⑤)。用比喻刻画人物或描述事物,可以突出它们某方面的特 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用比喻说明事理,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感性的形象 来说明比较生疏的理性的事理,可以使得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深奥复杂的 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不论是刻画人物、描述事物,还是说明事理,比喻都 能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并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为了更充分地说明事理和刻画人物,话本中还用了一些明喻的变 体——博喻(又叫“连比”): ①化生者:比入寺中听法,得一句妙法,分别得无量无边,宣 义文牵教化,而(如)恒河沙等,如一然灯,于十灯亦百灯,于千 灯亦为(百)千万亿之灯,灯灯不绝。此即名为化生。(p1883) ②第二是无形者,不立性处不见性,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 万法皆无,一无所有,此即名为无形。(p1883) ③但贱奴若得道安论义,如渴得浆,如寒得火。(p1895) ④但贱奴今问法师,似荧光竞日,螗螂拒辙。自知鸿鸟,敢登 于凤台。雷音之下,有(布)鼓难鸣;碧玉之前,那逞寸铁! (p1932) ⑤是日远公犹如临崖枯木,再得逢春;亦似钩锢(网)之鱼, 蒙放却归江海。(p1943) 例①至⑤都是几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 说明一个本体。这些博喻除了更充分地说明事理和刻画人物外,还能增强 语势。 (二)夸张 《庐山远公话》中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得也不少。这里略举几例: ①于是白庄布阵于其横岭,排兵在于长川1。喊得山崩石裂。 第七编名家修辞实践/519 (p1813) (罾感得天花乱坠,药味花香。感得五色云现,人更转多,无数 听众,踏破讲筵,开启不得。(p1822) ③从此阿娘大命转然,其母看看是死,叫声动地,似剑剜心。 (p1852) ④须臾之间,七十八十,气力衰微。(p1862) ⑤人生在世,由(犹)如昼夜。(p1871) 以上夸张句从形式着眼,可分为直接夸张(即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格 的夸张)和间接夸张[即借助于其他修辞格(主要是比喻)的夸张]。例 ①、②、④是直接夸张,例③、⑤是间接夸张。从内容着眼,又可分为扩 大夸张(例①、②、③)和缩小夸张(例④、⑤)。 这些夸张句对所描述的对象故意夸大其词,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 而加深听众(或读者)的印象,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收到突出形象, 渲染情感等效果。 二 对偶和排比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