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1环境赉源法学国际研讨会(2001.”.15-17·福州)论文
of
ResearchInsUtut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in
Key University
Seminar0nEnvironmentalandResources
!tem塑nal
环境法律制度公平论
陈赛.(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市430072)
摘要环境法律制度作为一项自然性、技术性色彩极其浓厚的法律制度,对公平和正义的追衷
依然是其基本价值理惫.体现于环境_;圭律制度当中的公平理念表现为对公民环境权的制度设计,
更表现为代际公平.种际公平原则和环境国际公平原则的提出.以及在国内法和国际条约中的
表现.
主琏词环境珐律翩度耳境权代内公平代驿公平国际环境公平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背后都隐含着对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即使像环
境法律制度这样技术性规范占有相当太比例的法律制度也不例外。虽然“正义有着一张酱
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当我们仔细查看这
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其表面背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1,而环境法律制度所体
现的公民环境权、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等环境公平观念,在中外理论界同样有着林林总总
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环境法律制度仍将追求公平和正义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取向。
公平意指公正、正直、合乎法度,对人处事合法合理,是非清楚,赏罚分明,不偏袒
任何人,为公众利益着想,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承认。根据传统的自然法观点,法律和
法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公平”或者“正义”,即描述或论证如何才能在社会成员中合
情合理地分配权利和义务。法律对“公平”或“正义”的追求乃是人类呼唤法治的根本原
因所在。古今中外诸多法律思想家都对法律的公平性表示了奠大的关注。古希腊思想家亚
里士多德把法律看作是正义的具体化,他指出:“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
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中道的权衡。’2他认为,法律的特点之一是“公正性”,法律是
正义的体现,它体现了全体民众的共同利益,它对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平
等的3。近代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意的宣告“4,他还进一步指出;“真正公意的
全部行为——就都在同等地约束着或便利着全体公民;从而主权者便只认识国家的共同体,
而不区别构成国家的任何人。”5在我国历史上.先秦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商鞅主张:“法者,
国之权衡也。”他认为必须“立示分明”,使法令像称轻重的权衡、量长短的尺寸一样,成
为判断是非功过和行使赏罚的公平标准6金朝皇帝完颜雍也说:“法者。公正持平之器。”这
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所讲的法律应当是“天下之公器”是一个意思,即法律应当是
维护公正的武器。我国当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更加强调法律的公正性,他指
出:“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
1【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菌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69页.
’周上书,第8l页..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6页.
’同上书,第47页.
‘张国华、饶鑫贤:‘中圈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185页.
414 日霉茸境僵护忌局太蕾史学球境娃叶竟所卿呸‘捌珊eft蜘¨嘶们毋
磊州k-,学硅学眈 伽豇缸西n‘蜘q¨响呐
陈赛t环境法律制度公平论
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7总之,法与公平问题,是中外法
律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哲学问题。公平作为法律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同法律的产
生和发展紧相伴随。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对公平的价值追求.只要有法律存在,就
有蕴含于其中的公平正义价值体现。追求公平的价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