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碳的化学性质” PPT.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课“碳的化学性质” PPT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一、复习、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2分钟)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1(第二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说课 化学教育2班 侯麟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在常温时的稳定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并渗透条件不同,物质的变化不同。 (3)通过探究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掌握碳的还原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交流讨论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2)建立“构—性—用”相关的观点。也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原理”的教育。 1、【教学重点】: 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掌握碳的还原性;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两对概念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充分运用实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获得知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 3.情境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的语言,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将教师讲授转化为启发诱导。 自主学习法、分组实验法、观察与思考法、交流与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第一环节:复习、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2分钟)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碳的化学性质)(35—36分钟)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2—3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3—4分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温故知新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碳的化学性质)(35—36分钟) 1.【出示古画,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这是为什么?” 引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碳的化学性质的兴趣) 2.【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7页—108页并回答有关问题。(通过设计自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总结碳的稳定性】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并分析稳定的原因,再让学生“试一试”,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际。 4.【继续设问,学习碳的可燃性】提出“那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 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性质会变的活泼。 化学方程式 C+O2=CO2(氧气足量) 2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