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透過使用數據記錄儀提升教師在科學探究的專業發展
Enhancing Teacher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Uses
of Data-loggers
馮新偉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 香港 電子郵箱 swlfung@
摘要 香港的小學課程中使用數據記錄儀不普遍的原因 主要由於教師的訓練與操作經
驗不足 本文以質性研究探討一名小學教師如何利用數據記錄儀 帶領學生從事一個量度
湯水 度的科學探究所得到的專業成長 中更透過使用不同的感應器的經曆 體驗了如
何使用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
關鍵詞 數據記錄儀 教師發展 科學探究 資訊科技教育 感應器
Abstract: The mean reason for low utilization of data-logger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Hong Kong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eachers’ insufficient training and little experience in
operating the IT-related devices. 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obtained her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guiding her students in conducting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measuring the salinity of the over-salty soup. Through the experience in trying
different sensors the teacher-in-charge learned how to solve problems in science teaching by means of
scientific method.
Keywords: data-loggers, teacher development,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IT in Education, sensors
1 前言
數據記錄儀在中學正規課程中的使用並不普遍 在一般高中的理科教師之中的使用率
已經不算很高 在初中及小學尤其少見 這可歸咎於個別課程的要求和教師施教的需要
而在小學的 境中因為缺乏實驗室和儀器 所以小學生對於接觸像數據記錄儀這類與資訊
科技教學有關的工具的機會實在少得可憐 遑論運用它們於與科學範 有關的學習方面
另外 由於香港政府在落實 五年的資訊科技教育策略 時 在教師培訓部份未有要求課
程供應商向教師提供一些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工具的訓練 此外 亦由於過往一般的教
師培訓機構 無論在職前或在職訓練的課程中 都缺乏使用資訊科技教學教具的訓練 以
致造成今日教師對運用資訊科技教學工具的裹足不前的情況
縱觀香港小學教師使用數據記錄儀不理想的原因 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儀器操作上的複
雜 而是因為小學的課程中根本就沒有一科正式的科學科 在相似的科目是常識科 但
常識科的內容的涵蓋面可以說非常之 而真正科學的部份不足三分之一 (香港課程發展議
會 2002a) 就拿科學的部份來討論 亦不難發 老師施教時所遇到的困難很大 因為舊
式小學校舍裏連一個正式的實驗室也沒有 更談不上正規的實驗設備和儀器 所以 小學
生的科學知識大多數來自背誦時 科學的基礎一定不會好 到中學時只將原來學過的重讀
一次 這種費時失事的做法下 學生的學習果效和對學科內容的掌握一定比其他地區的學
生為差 反觀新加坡的學生 小學四年級時已經開始在教師指導下使用數據記錄儀作為量
度發酵牛奶的酸 度 (Venugopal et al., 2005, p. 90) 和探究雜質對水的沸 和融 的影響
(Wong et al., 2005, p. 91) 然 足夠的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