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致病的急救护理PPT.ppt

第九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致病的急救护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致病的急救护理PPT

(三)防治肺水肿:及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5-10mg tid,已发生肺水肿者,给予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20-3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并适当控制输液量,给予吸氧及利尿等措施。 (四)一般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并针对喉头痉挛和肺水肿给予必要的处理。 3.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每日输液量1500-2500ml。铬酸中毒时,用5%硫代硫酸钠10-20ml,每日1-2次缓慢静注。氢氟酸或草酸中毒时,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 5、口腔护理:用1%-4%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口腔,防止厌氧菌感染等。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开新鲜创面。 4、注意观察有无纵膈炎、腹膜炎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情况出现,及早发现穿孔情况的发生。 4、止痛: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五)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病人极度痛苦,尤其是面部皮肤灼伤造成毁容或出现食管狭窄不能进食者,极易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心里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密切观察监控患者,防止过激行为。 (六)健康教育 1、积极宣传,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安全生产。 2、生产使用部门,完善生产工艺,减少腐蚀剂的跑、冒、滴、漏现象。 3、针对毁容患者,不仅要求家属配合心里护理,还要积极的给予医学美容方面的指导。 第二节 中暑患者的护理 中暑的概念和分类 1 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中暑的病情评估 3 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4 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 中暑概念 一、中暑的概念和分类 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年老体弱,过胖过瘦者,饥饿时,饮酒后,其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患有慢性疾病者,如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如阿托品会抑制汗腺的分泌。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中暑分类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最严重) 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机体产热增加 机体散热减少 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产热增加: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 散热障碍: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大面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热适应差: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 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大量出汗,失水、失盐,导致肌细胞水肿,引起肌肉疼痛或痉挛,发生热痉挛。 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易发生热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变为不可逆性,重要脏器的也随之损伤,心脏排出量急剧下降,继而发生热射病。 4-* 三、病情评估 1、病史 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盐饮料等病因存在。 2、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先兆中暑: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轻度中暑:体温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痉 挛、晕厥和昏迷。可分为: 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 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 肌肉痉挛.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 性疼痛,最常见于腓肠肌。无明显体温升高 热衰竭: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钠盐丢失过 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 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有明 显的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此型最常见,多见 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病人和孕妇。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意识障碍。病人短时间内体温急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