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名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原委.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名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原委

五名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原委   海南高考文科状元叶婧选读北大 海南高考理科状元于尧选读清华 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刘涵选读香港大学 广东高考总分状元孙贝贝和山东高考理科原始分状元刘冉选读香港中文大学   今夏内地高招,因为香港高校的频频出手与频频得手,显得格外热闹。   截至目前,今年高招总共900内地学生被港校收入囊中,其中不乏北京、山东、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多位头名考生。   本报昨日分别电话采访了山东、海南、广东和云南四省的5名高考状元,他们中的3位选择在香港的高校就读,两位花落北大和清华。   我们想探究,这些高考状元最终选择港校和内地高校的真实原因。   我们想知道,在高招等待通知的日子里,这些佼佼者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究竟有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作出最后的选择。   他们如何看待,内地和香港生源之争我们关心,他们如何设计自己将来的大学生活,会选择怎样的专业?   我们好奇,大学毕业他们会否重新考虑自己的这次选择,会否重新进入北大清华或者去到香港,接受不同的高等教育。   我想在香港培养锐气   刘涵 今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附中,被香港大学录取。   新京报:你为什么放弃了北京大学的入学机会?   刘涵:我之前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并且被录取。我当时选择的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其实很多状元都会选择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或者元培实验班,但是我喜欢国际化的东西,所以选择国际关系学院。不过我想去香港是一个全新的机会,我喜欢尝试。而且,并不能说是放弃北大,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在北大进修。   我最关心奖学金和课程安排   新京报:那么你现在对于香港大学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刘涵:目前的感觉都是来自每次跟我联系的老师。他们打电话给我,恭喜我被录取了,非常亲切,没有架子。而且,因为我对港大不是很了解,所以每次电话都会问很多问题,老师也都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非常耐心。   新京报:你会问哪些问题?   刘涵: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奖学金、课程安排等等。   新京报:学校最后给你全额奖学金?   刘涵:对,这个有书面协议,不过还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分得也比较细致,差不多价值每年13万港币。   新京报:港大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呢?   刘涵:这就是我选择港大的原因,因为港大的安排,是第一年在北大委培,这样,我就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先在北大学习,之后,再去香港,那么就可以接受两种不同的顶尖教育。   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   新京报: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顶尖教育的呢?   刘涵:在香港可以体验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信息、资源非常发达的。北大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气和底蕴。我想,在内地是培养底气,在香港是培养锐气。   新京报: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是否犹豫过?   刘涵:高考完还在犹豫,因为上北大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啊。后来,选择了港大而不是香港另外一所大学,也是因为港大安排新生在北大委培一年。   新京报:有没有设想过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   刘涵:有,比如语言关,因为那里是全英教学;还有会不会水土不服,因为香港的环境与云南相差很大;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模式,我想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吧。(记者 王荟)   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   刘冉今年山东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状元,毕业于泰安一中,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新京报:你为什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刘冉:我高考之前就报考了香港大学,香港大学需要单独报名。成绩出来后,发现考得很好,如果报考香港中文大学也没有问题,所以就报了。   其实高考之前跟家里人商量过很多次,当时就有去香港的意愿了,还特地去济南的招生会咨询过,主要是问奖学金能不能拿到、能不能自由选择专业选择基础班。当天晚上接到他们招生组组长梁老师的电话,她说录取有奖学金(50万港币奖学金),任选专业没有问题,聊了四十多分钟,一条一条给我分析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好处。   北大自主招生时没有录取我   新京报:没能去北大清华读书,你感觉遗憾吗?   刘冉:遗憾啊,尤其是报志愿那两天,并不是很果断地做决定,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也和我联系过,两边都有很好的特点,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外向,喜欢新鲜。   不去北大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自主招生的时候没有录取我,有点抵触情绪。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推荐名额,而他们很看重这个推荐,我觉得这个过程不太公平。北大在心目中本来很完美的形象,因为这个事情让我觉得也有缺陷。学生的个人素质最重要,跟学校推荐关系不大,学校推荐的也未必是最优秀的学生,而且把这个名额给学校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当时属于个人推荐,北大网站上说个人推荐也是会考虑的,把资料送过去后却没有给我任何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留在香港工作也不错   新京报:你对今后的读书工作有设计吗?   刘冉:如果以后不读新闻学了也不会后悔,我也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