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阅读教学课中引领学生把握叙事散文中随事而感、借物感怀艺术手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阅读教学课中引领学生把握叙事散文中随事而感、借物感怀艺术手法
朱小剑(广东省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广东 汕尾 5166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121-01
摘要:叙事散文作者喜欢使用随事而感、借物感怀的艺术手法。如何在阅读教学课中引领学生去顺利把握这一艺术特色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任务。笔者就粤教版王充闾的《碗花糕》一文为例浅谈阅读教学手段,文中主要谈到两种手段:一、顺藤摸瓜,抓住叙事线索;二、揪出萝卜带出泥,抓住叙事片断。
关键词:阅读;叙事散文;随事而感;借物感怀;艺术手法
叙事散文在中学教本里有很多,比如老舍《我的母亲》、王充闾《碗花糕》、朱自清《背影》、冰心《小橘灯》、魏巍《我的老师》、张洁《拣麦穗》、归有光《项脊轩志》、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要想真正读懂、读透这类文章,得其精髓,就必须对文章进行品评鉴赏。鉴赏,就是在阅读中必须渗透进读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体验,将自己真正融入作品中,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调动起来,或联想或迁移,主动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与交流,激起情感上的共鸣。阅读进入鉴赏的领域,就不仅可以培养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读者观察理解生活的能力,而且会使读者获得一种阅读的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并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随事而感、借物感怀指的是在回忆性叙事散文中,以某一具体而微的物象作线索,以片断的回忆组织成文,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种种复杂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在了解作者的生活图景过程里,与作者一起开启思想与情感的闸门,在心灵深处产生某种共鸣,以期达到审美愉悦。下面主要以王充闾的《碗花糕》为例谈谈这种艺术手法的欣赏。
一、顺藤摸瓜,抓住叙事线索
叙事性散文都有个明晰的线索。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能标志线索的关键性词语,尤其是文中的过渡词和过渡句,这样才能理清线索,把握文脉,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叙事性散文往往在题目中就揭示了全文的叙事抒情线索,如《碗花糕》、《小桔灯》、《拣麦穗》。所谓的叙事抒情线索是指在叙述故事过程中可以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脉络。它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个物体。读者在阅读这类散文时再从文本中找到这个线索,并分析其中寄托的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碗花糕》中一共有四次涉及到“碗花糕”这个线索。第一次是嫂子刚嫁给作者大哥的时候,嫂子为了“露一手”,特地“把舅爷家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除了做蒸糕,平素这个浅花瓷碗总是嫂嫂专用”。这里作者是为了表明嫂子“做蒸糕是出色当行”,不同于一般北方妇女只会做饺子,嫂子还从舅爷那里学到了王府膳房的手艺。
第二次是因为“我”受到大黄牛的伤害和惊吓,嫂子替我叫魂,做碗花糕来压惊,塑造了嫂子“通晓事体”的形象。第三次是在哥哥去世以后,嫂子“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但“我”“吃起来总觉得味道不及过去了”。这是为了突出嫂子命运之多舛,青年丧夫。最后一次是嫂子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改嫁的前夕为作者家做了“最后的晚餐”,突出了嫂子与“我”浓浓的亲情及依依不舍之情。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借“碗花糕”感怀,抒发亦母亦姐的嫂嫂对我的关怀与爱护,也抒发了“我”对嫂子的思念之情。
二、揪出萝卜带出泥,抓住叙事片断
叙事性散文,材料零散繁复,在阅读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阅读原则。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析、整体把握,即综合--分析--综合这样三个步骤构成的,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体感知,就是从整体上迅速了解作者在一篇文章里写了哪些人,记了哪些事,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下一步的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局部解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细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进行仔细研读。整体把握,就是在整体感知和局部解析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表达目的等进行再认识,对文章的语言、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进行鉴赏评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解析,才能从全局高度驾驭局部,不至于把文章肢解得过于琐碎;局部解析透彻了,又有利于整体把握;整体把握准了,又可以反过来调整对局部的理解,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处理得当就会相得益彰。
如《碗花糕》中主要分三部分来写了一共有关嫂嫂的10件事。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除夕夜把包有铜钱的饺子偷偷盛入“我”碗中,体现了她的善良、大方、有爱心。把“我”抱到她屋里睡觉,给“我”缝制衣裳,喂“我”母乳,这三件事情体现了她的善良勤劳,对“我”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疼爱之情。给全家蒸碗花糕,体现了她的灵巧能干。这一部分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温馨的和谐的氛围,一家人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尽享天伦知乐。第二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