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必修三练习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必修三练习一

高二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一) 出题人:朱彦同 审题人:宋凤霞 做题人:刘慧杰 日期:2016.03.31 一、选择题: 1、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悟空:‘师父,路上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一个瞎子打灯笼有何用?’师父:‘为师听你说的情况,估计有N种可能,如果他是怕他人看不清路,这是①;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按规定就得打灯笼,这是②;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何必问,这是③。’”这则有关诸子百家的幽默故事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 A.儒家 道家 法家 B.儒家 法家 道家 C.道家 法家 儒家 D.法家 道家 儒家 4、漫画是《季氏第十六》“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翻版——“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5、《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 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 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 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 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 6、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其所叙述的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塑造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董仲舒的新儒学 B.人文思想 C.道家 D.法家 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A.儒家的忠孝思想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 8、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A.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呢?他进一步回答说: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这位思想家很可能是 A.韩非子 B.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 10、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指 A.用法家思想来代替“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11、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隋唐时期 B.汉朝和宋明时期 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12、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这个“学术群体”的代表人物应是 A.董仲舒 B.程颢、程颐 C.黄宗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