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探究题
探究题
1、《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之文化意义
杜丽娘是汤显祖在 《牡丹亭》中的一个光辉的创造。她是一个热情大胆的反
抗女性, 为实现生命价值, 超越生死, 不懈追求。杜丽娘的叛逆, 已经超出了爱
情的范畴, 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和回归,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
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
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汤显祖通过 《牡丹亭》这个“情
之所必有”的故事,驳斥以“理之所必无”扼杀人们对生活的正常要求。用“情”
与 “理”的冲突来贯穿全剧,抒发他对现实的愤懑和理想的憧憬.身处明代社会
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
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封建的“理”
是无所不在的,它已渗透了人们的骨髓,侵占了人们的头脑,一切都得按照封建
制度、封建礼数的教义走,杜丽娘的“情”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人欲、性欲,表
面上,杜丽娘 “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持重”,她恪守礼教规矩,
是个谨遵 “三从四德”的女子,对父母之命很遵从,德、言、容、工无不具备。
而实际上她为了追求,守护自己的爱情,俨然成了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如她自己
所言“吾今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她偷读 《题红
记》、《崔徽传》等禁书,当她在诵读“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的时候,
聪慧的她却意识到了《关睢》中的爱情,难抑的情欲萌萌而动,唤起了她对爱情
自由的美好向往,发出了“关了的睢鸠,尚然有洲诸之兴,可能人而不如鸟乎“的
感叹。;她还违背 《闺范》:“女子深藏简出, 无与人面相观之理”的禁令, 在春
香的扶持下走出长年拘束自己的绣房, 到空无一人的花园中游玩。梦中的杜丽娘
大胆地与爱人柳梦梅成就了云雨之爱,满足了自己的欲求;已为游魂的她在寻到
了梦中情人后 “自荐枕席”的大胆举动更令人称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杜丽娘
———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大胆叛逆。前者代表她意识层面理性的“我”(超
我),后者代表她无意识层面感性的“我”(本我),汤显祖通过这一矛盾的展现,
如实地揭示了一个青春少女的内心苦闷———渴望爱情却深知情的不可得,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王思仁把杜丽娘的形象概括为“妖”是
因为杜丽娘做出了那个时代很多 “女人”,不敢为之的事情,她勇敢地追求个性
解放,坚持不懈地执着自己的爱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肯定了青春的美好、
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
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
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牡丹亭》从女性角度对性爱作正面的表现、肯定和歌颂, 并与个性解放、
人性完满相结合,显示出深层的思想文化内涵。封建礼教并非简单的否定“情”,
而是否定情的根本 “欲”的存在合理性。而实质上, “情”、“欲”不可分割, 杜
丽娘的情实是 “有欲”之情, 而她的父母恰恰不容许她有这种 “欲” , 不准她
有人性和作人的权利。这一冲突, 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 直指压制人性
的封建意识。杜丽娘的叛逆爱情, 已经超出了爱情的范畴,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
和回归, 表现出现追求人性, 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 即:灭天理, 扬人欲。大声
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 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予以承认与尊重。
《牡丹亭》通过塑造主人公杜丽娘,以人欲的思考为切入口, 批判宋明理学
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对人类正常情欲的压抑, 从而肯定和歌颂了人欲, 代表了在
几千年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性爱文明意识的觉醒, 标示着晚明社会个性解放思潮
的高峰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
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西方的个性
解放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渗透了进来。以李贽等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者终于在理
学黑幕的笼罩下撕开了一道裂缝,使人们看到了 “个性解放”的春光,“汤显祖
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
的必然产物。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
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影响了诸多 (个性解放)的文学作品的诞生。
林黛玉就是看了 《牡丹亭》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而思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