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寿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寿限》

生命支撑系统 李文彬在《百岁老人的长寿与生命支撑系统》一文中指出:生命最佳状态取决于三个支撑点组成的生命支撑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运行。三个支撑点分别是:一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提供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并供给能量;二是抵抗机体内外环境侵袭的防御功能;三是维持代际遗传学特征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功能。这三种功能协调运行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支撑生命活动。 李文彬在《百岁老人的长寿与生命支撑系统》一文中还指出:以代谢、防御和基因表达为基点的三大类功能的协调运行达到总体平衡状态主宰生命活动,三个支撑点中的任何一点的失衡与衰退或耗竭都累及生命质量,甚至生命的终止,而生命支撑系统正常运行和衰退或耗竭过程的终点就是寿命。 学习李文彬有关生命支撑系统的理论使我明确认识到,寿命的水平取决于身心平衡和身体三大类功能的整合效应。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寿限 北京市海淀区社工事业发展中心(SWD)郭效仪 有人讲,从儿童时期,他半夜醒来,一想到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就感到人活着没意思。可看到家人和别人都还活得好好的,就没深入再想。可这类问题以后在脑中反复出现,这个迷惑至今也没解决。 这类问题,我们恐怕都以不同的形式思考过。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看到死亡现象会有种种想法,这是真实又不可回避的。但每个人由于对生命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同,对死亡的态度也林林总总,人对死亡的心理反映也因人而异,有主观性。本文不直接讨论死亡观,只谈本人通过学习李文彬创建的长寿学后,对寿限的理解。 科学的使命是理解宇宙,而宇宙中最复杂的就是生命和由人组成的社会。生命科学蕴涵着大自然中几乎全部秘密。而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知或不完全知道的。人的发展既有确定、必然的一面,又有无限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偶然性的一面。人们对寿限的看法也是如此。这就是大自然和生命的魅力,也是大自然和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人的社会心理要与之相适应。 人们对寿限的态度,如果既坦然接受现实确定的层面,也不断以科学探索精神面对未知和未来,就会对己、对人、对子孙后代都有正确的交代,也不会枉过一生。 不断学习在具有不确定性情况下如何提高健商,从年轻时就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从而到老年也健康,才容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我学习李文彬编著的《寿命学及老年医学论文集》的重要收获。 百岁大关是第2次老龄化浪潮的起点 我国寿命学专家李文彬指出:“从低龄(<80岁)以及由高龄老人(>80岁)向超高龄(≥100岁)的发展是人类老龄化的新动向,而百岁大关可以说是第2次老龄化的起点。我国百岁老人17877例(2000年)约占(>60岁)老龄人口的13.8/10万,以每年7%或10年翻一番迅猛增长的势头,在可以预测的将来,百岁老人群体激增的结果迫使我们改变或补充现有的保健模式。” 李文彬的这个论断也在提示我们。应对第2次老龄化浪潮,要从社会各方面,包括有关学科,与之相适应。中老年社会心理学和与之相关的发展心理学和有关心理学科(如老年康复心理学、老年卫生心理学)也要有相应发展,以引导人们有充分的健康心理准备,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 生物的进化与人的寿命 生命是能生长、新陈代谢、繁殖和突变的体系。目前已发现地球上植物约40余万种,最长寿的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一棵苏铁树,科学家测算,它已经活了1.2万~1.5万年。 根据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已发现的动物有100余万种。1978年,国外科学家在南太平洋深海中发现一条绿茸线蛇,寿龄为1687年,并尚属幼龄发育阶段。 从出现原始智人到公元元年,人类在地球上约经历了2500代,一共有约550亿人离世。而公元后的2000年,人类在经历了85代以后,一共有300亿人离世。从人类出现至今,约850亿人离世。目前尚无发现生命永存的人类个体,但人类及它的社会却有长足和飞跃的发展。 目前地球上已经发现并确认的生物有近200万种。其杰出生物如极限微生物、原绿球藻、流感病毒、蘑菇、银杏树、磷虾、蚂蚁、白蚁、甲虫、人类等有其共同的特点:种族遍布整个地球;个体数量巨大;具有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繁殖能力强。 有些生物是永存的 据《今晚报》1988年2月1日报道,世界上有些生物永存。这些生物结构很简单,体积特别小,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微生物。这种单细胞微生物生存某一段时间,然后分裂成两个新的小微生物。所有新细胞最终都要分裂,它们是永存的,除非死于事故或疾病。它们在生物学分类上,通常被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