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贬谪文学的大观园
唐宋贬谪文学的大观园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主线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散文选读》选录了“唐宋八大家”、李白、张九龄、王勃、白居易、王维、陆羽、朱熹的散文,共二十篇(基本阅读、扩展阅读各十篇)。如何开展这一选修课的教学,诸多专家和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找出一条主线把这些文章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框架,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以便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条主线,就是“唐宋贬谪文学”,因为细究这些作者的身世,就会发现这册选修可以称之为“贬谪文学专题”。
何为“贬谪文学”?其有何特点?这要从当时的选官制度说起。唐宋沿袭并改进了由隋开创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不计门第”的选官制度,处于下层的读书人也能凭自己的才能进入统治阶层,实现其“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唐宋时期对知识分子很重视,特别是宋代,宋太祖有一条著名的训诫,即“刑不上大夫”,告诫以后的皇子皇孙,凡是大夫以上层次的高官,犯了天大的罪,也不能杀头,最多是放逐了事。于是贬谪官员就成为宋代惩罚官吏的一项制度坚持下来。但自古有言“官场如战场”,文人那充满理想色彩的正义,耿直的品性又常常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政治现实发生冲突,甚至格格不人。他们或触怒权贵、或为民请命、或刚直不阿,因此为当政者所不容,遭贬流放,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锐气渐消的文人,游历于名胜古迹之中,寄情于青山绿水之中,沉浸在佛禅黄老之中,多了对荣辱、命运的思索,也因挫折的炼就而更加敏感、丰富。他们用饱经风霜的双眼看世界,用多层次的心灵感受自然,这样就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景观,甚至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贬谪文学”,它“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对民族文化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贬谪经历是古代文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事情,在其心理上无不引起悲痛、感伤、愤激乃至忧虑、恐惧的感情变化。这种情绪变化导致了他们对现实人生抱着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态度:或超脱、或感伤、或抗争、或幽寂、或孤愤,凡此种种,构成了贬谪文学不同的形态。综观贬谪文学的内容,贬谪文人们不外乎通过以下几种文学方式发泄自己胸中苦闷:
一、寄情山水,自我麻醉。
遭受贬谪的文人在山清水秀的“桃花源”中流连忘返,通过描绘山川景物,来寄寓委曲深长的情思,透露抑郁不平的心情。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认识了琅珊寺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自为之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在醉翁亭内,欧阳修不但大宴宾客,甚至也处理公务,洒脱之情让人何其羡慕。但正像他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一样,他“在乎山水”是“遭贬”之意的曲折表露。后来他在《六一居士传》写道“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僵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不再是含蓄的表露,不再是委婉的抒发,一个在官场上屡遭贬谪、饱经打击的痛苦之人喊出了他的委屈,提出了他的要求——回归自然,寄情山水!寄情山水的文人还有一个典型代表——柳宗元。公元805年他因“永贞革新”被贬至永州任司马,心情极为抑郁,面对永州那荒凉无人赏识的奇山异水,他把自己的痛苦心情融入其中,化做了美妙绝伦的文章----《永州八记》。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开始就点明左迁四年以来的心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显示了他内心的郁闷、恐惧,始终有一种摆脱不去的苦恨。可是,当他第一次登上西山顶峰,目睹了山脚下的景物:“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大自然的美首次给了他撞击心灵似的震撼,超然的境界,愤世的精神,沉痛的情调,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狂欢的心神。为了长久地获得解脱,他自此寄情山水,在永州的自然山水中去寻找一种精神安慰。自然山水对于他,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而是变成了灵气四溢的知己:“佳目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乍一看,高山、浮云等美景似乎使柳宗元忘记了被贬之痛,但事实并非如此。美景固能让人忘却痛苦,但更能勾起痛苦。在《小石城山记》中,柳宗元写道“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首其伎,是固劳而无用”“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他欣赏的不是瑰玮的山石啊!分明是在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