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三个著名心理学实验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十三个著名心理学实验
实验心理学是让很多学习心理学的同学头疼的一科,但也让人又爱又恨。实验心理学难度较大,考
不好得分这是很多同学 “恨”的根源,但是只要掌握实验心理学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想要真正学好实验心
理学也并非不可能。心理学实验的魅力却又让人不能不爱,想要更深的了解它。
心理学家长久以来试图揭示关于人们感知世界和自我的答案,一些著名的心理实验也的确揭露了一些
令人吃惊的人性规律。比如 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让我们知道人人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博仁教育老师特别整理出十三个心理学著名实验,帮助备考心理学考研的同学更进一步了解心理学实验这
门学科,也能给大家的人生提出一些建议。
心理学实验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领导的研究
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
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
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 “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
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 1961年在耶鲁大学,
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心理学实验02 定位速效法
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前去 10公里外的村庄。甲组学生不知道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导游
走,刚走二三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学生开始抱怨,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乱,以致溃不成军。
乙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他们只跟着向导走,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概不
知。结果行走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丙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
而且能不时看到路牌,上面写有里程,他们走了多少还剩多少心中都很清楚。结果这一组学生一路上精神
饱满,每当他们疲劳时,看看路牌,都为自己已走过的路程感到振奋,没人叫苦。实验的最终结果显而易
见,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心理学把这种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效率增高的现象叫 “定位速效法”。
心理学实验03 反馈效应实验
1
第 页
被学员誉为 “最信得过、最值得上”的辅导班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
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
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
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
稳步上升。
这则实验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
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
心理学实验04 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 “迟延满足”实验。
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
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
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
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这个实验用于分
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
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