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滑县2000-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滑县2000-2011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赵建峰 ( 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滑县 4 5 6 4 0 0 )
【摘要】 目的 分析滑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滑县2000年以来的艾滋病监测、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滑县自2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1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 97例。病例分布:男性59例,女性38例,男女比例为1.55:1; 20~49岁组占70.1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7.63%;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0.82%,其次为血液传播占34.02%。结论 滑县的艾滋病流行处于低流行态势,但2004年以来流行速度加快,主要传播途径已由血液传播向性接触转变,今后应实施以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由高危
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势头。
【关键词】艾滋病 流行特征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376-01
滑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 I V)和艾滋病病人(AIDS)年发现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7例。为了解滑县近年来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滑县的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本地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年发病数
2000-2011年滑县艾滋病年发病数见表1。
表1 2000-2011年滑县艾滋病年发病数
2.6 地区分布 本县籍94例,占96.91%,县外流动人员3例,占3.09%。
3 讨论
滑县艾滋病疫情的一般特征:HIV/AIDS者男性居多;年龄以青壮年20~49岁人群为主;人群类别农民占据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艾滋病流行在滑县依然呈低流行态势,这与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一致,但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性接触传播是滑县艾滋病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又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因此,应加大对卖淫嫖娼行为的打击,、监管以及行为干预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办法[1-2]。艾滋病已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3]。人群类别中农民占据多数,加之报告的5例母婴传播的儿童病例,说明艾滋病在滑县已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青壮年,且多为农民,主要在外地打工感染。流动人口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文化程度地,和工作技能的不足造成其职业不稳定,工作压力大,还有文化娱乐生活的单调及卫生知识的贫乏,使其易发生高危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4]。人口的流动也加速了艾滋病在城市与乡村的传播,使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目前是滑县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领导及部门配合:艾滋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疾病,也是一种社会疾病,艾滋病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5],需要公安、宣传、教育、民政、妇联、计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根据各部门职能,将任务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②加大艾滋??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加强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宣传的同时,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采取深入的宣传。③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重点做好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阻断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④开展艾滋病的合理咨询检测,尽可能发现HIV感染者。⑤做好对H I V/A I DS患者的关怀救治工作,完善社会医疗服务救助、生活救助体系,使艾滋病病人及时得到治疗、救助和关爱,营造温暖的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百锁,李翔,常文辉,等.陕西省H I 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18-1419.
[2]杜双燕,骆华松.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政策评估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7-1298.
[ 3 ]董斌,许馀.基层艾滋病防治的问题与对策[J ] . 当代医学, 2 0 1 0 ,16(15):156.
[4]刘振江,江秀梅,张辉,等.南平市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1课清洁与卫生小件衣物清洗洗内衣 教案.doc VIP
- 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小件衣物清洗洗袜子 教案.doc VIP
- 机械制图(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干干净净真舒服刷牙 教案.pdf VIP
-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项目一《洗手》(教案).docx VIP
- 《南京照相馆》电影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病人发生滑倒.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