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殊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特殊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李秀慧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70-02
【关键词】 特殊 神经外科 麻醉
1 颅后窝手术的麻醉
颅后窝位于小脑幕下方,包括脑桥、延髓、小脑和众多颅神经,是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中枢,同时也是脑脊液流出道和主要感觉、运动通路所在区域。颅后窝病变以肿瘤为主,包括小脑半球肿瘤、小脑蚓部肿瘤、第四脑室肿瘤、脑桥小脑角肿瘤和脑干肿瘤。
1.1 术前评估
颅后窝病变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颅神经麻痹。术前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1.1.1 肺功能:第Ⅸ、X、Ⅺ、Ⅻ对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极易误吸。
1.1.2 ICP:脑蚓部和第四脑室肿瘤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ICP升高出现早,程度重。必要时术前先行脑室引流。
1.1.3 容量状态:呕吐的患者可能存在脱水,并且由于术前为降低ICP使用高渗性利尿剂,容易造成血容量不足,导致麻醉诱导时或摆坐位体位时出现低血压。
1.1.4 电解质和血糖:特别是对于使用利尿剂和激素的患者,极易合并电解质紊乱及高血糖。
1.1.5 心血管功能:鉴别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改变。对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患者,须警惕术中发生矛盾性空气栓塞的可能。
1.2 术中管理
1.2.1 监测:坐位下颅后窝手术时须警惕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可能,对有可能损伤神经的手术应当进行适宜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例如:听神经瘤术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监测脑干缺血,肌电图监测面神经(Ⅶ)功能。
1.2.2 体位:坐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由于并发症多,现坐位手术日益减少。
1.2.3 麻醉处理:①麻醉诱导力求平稳,避免呛咳、屏气等增加ICP的因素;②在生命中枢的手术操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突然变化,应及时通知手术医生,暂停操作,以免造成不可逆损害,必要时可应用阿托品和beta;受体阻滞剂。
1.3 术后恢复
大部分患者可早期拔管。巨舌、迷走神经损伤或颈部过分后曲易导致术后气道梗阻。延髓及高位颈部手术存在呼吸动力不足危险。术前情况差、手术切除范围大、明显脑水肿或有手术并发症者术后可暂不拔管,进入ICU进行机械通气。
2 垂体瘤手术的麻醉
垂体瘤可以分为功能亢进型、功能减退型和无功能型。功能亢进型包括促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及催乳素(PRL)等,单独或合并存在,最常见的是腺体分泌PRL和GH。功能减退型和无功能型多由于颅神经受压而求医,如视交叉压迫引起视野缩小、视力减弱,颅神经Ⅲ、Ⅳ、Ⅵ受压引起眼肌运动异常。
2.1 术前评估
2.1.1 功能亢进的病例,PRL异常者一般情况较好,无特殊麻醉问题。
2.1.2 由GH异常造成的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麻醉问题有三方面:①插管难度:患者常有大鼻子、突颌、巨舌、声门下狭窄,部分患者有单侧声带麻痹,术后可能出现呼吸道不通畅。有些患者有关节痛及骨关节肥大而使颈部活动受限,使气管插管困难。②合并疾病:患者可能有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也可能有冠心病及高血压。③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肾上腺皮质及垂体功能的减退,术前应该仔细作出评估。这类患者需大号面罩、大号咽喉镜、长的气管导管,麻醉诱导前必须先吸氧。凡是垂体手术麻醉,应该有良好的监测,特别是麻醉诱导期。麻醉药物的注射应相对缓慢,因为此类患者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
2.2 术中管理
2.2.1 气管插管 一般可快速诱导插管,遇到插管困难时可施行清醒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2.2.2 手术入路 经颅入路和经蝶窦入路,后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近年多采用此入路。两种入路均可能有血水流入口腔,故应选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并在插管后作口咽部填塞,封住食道和导管周围,阻止血液从后鼻孔流入胃内及气管内,防止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和误吸。
2.3 术后恢复
拔管指征完全清醒,肌力恢复,PETCO2lt;35mmHg,SPO2gt;95%,不存在呼吸道梗阻隐患,吞咽反射良好。术中、术后动态监测ACTH或皮质醇变化,适当补充皮质激素。
参 考 文 献
[1]Gelb AW, 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