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学笔记 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执业医师练习,执业医师讲义,执业医师考试,执业医师模拟考试,药学,中医,西医,口腔,妇科,儿科,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外科

第三十一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五官科病证 1.目赤肿痛 辨证要点 治法 处方 治疗操作 2.耳鸣耳聋 3.牙痛 4.咽喉肿痛 5.近视      细目一 目赤肿痛   (一)辨证要点   目赤肿痛常与外感风热、时疫热毒之邪,或肝胆火盛等因素有关。病位在目,十二经脉中除手阳明大肠经外,其余五条阳经皆直接联系眼睛,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也联系目系,故目赤肿痛的发生与上述七条经脉有关,但与肝胆两经关系最为密切。各种外邪或肝胆之火,循经上扰,热毒蕴结目窍,均可导致目赤肿痛的发生。目赤肿痛以实证为主。 主症: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外感风热 起病较急,目睛红赤灼热,痒痛皆作,眵多清稀或黄黏,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肝胆火盛 起病稍缓,病初眼有异物感,视物不清,继而目赤肿痛,眵多胶结,兼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   (二)目赤肿痛的治法   疏风散热,消肿止痛。以近部取穴及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三)目赤肿痛的处方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外感风热配少商、外关;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方义 取局部穴睛明、太阳宣泄患部郁热以消肿;目为肝之窍,阳明、厥阴等经脉均循行至目系,故取合谷调阳明经气以疏泄风热,太冲、风池分属于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可导肝胆之火下行。   何故阳睛风冲(目)。   (合谷,太阳,睛明,风池,太冲)   (四)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泻法,太阳、少商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在两肩胛间寻找阳性反应点,或在大椎两旁0.5寸处选点挑刺。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法 取眼、神门、肝,毫针刺或用压丸法。亦可在耳尖或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   D.大敦、足临泣   E.侠溪、太冲 ?? 『正确答案』C      细目二 耳鸣耳聋   (一)辨证要点   本病常与肝胆火旺、外感风邪和肾精亏耗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耳。肾开窍于耳,少阳经入耳中,故本病与肝胆、肾关系密切。火热或精亏致耳部脉络不通或失于濡养均可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耳鸣、耳聋多为虚证,也有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1.实证   主症: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耳鸣如潮,鸣声隆隆不断,按之不减。   兼耳闷胀,畏寒,发热,舌红,苔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邪;兼头胀,面赤,咽干,脉弦者为肝胆火盛;兼耳内憋气感明显,胸闷痰多,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火郁结。   2.虚证   主症:久病耳聋,耳鸣如蝉,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   兼头晕,遗精,带下,腰膝酸软,脉虚细者为肾精亏损;兼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脉细弱者为脾胃虚弱。   (二)耳鸣耳聋的治法:   1.实证 疏风泻火,通络开窍。取局部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虚证 补肾养窍。取局部穴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三)耳鸣耳聋的处方   1.实证   主穴 听会 翳风 中渚 侠溪   配穴 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肝胆火盛配行间、丘墟;痰火郁结配丰隆、阴陵泉。   方义 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并入耳中,听会属足少阳经,翳风属手少阳经,两穴又均居耳部,可疏导少阳经气,主治耳疾;循经远取侠溪、中渚,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侠医中渚听(开)会,(耳实在聋)   2.虚证   主穴 听宫 翳风 太溪 肾俞   配穴 脾胃虚弱配气海、足三里。   方义 太溪、肾俞能补肾填精,上荣耳窍;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有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可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耳虚),听医太甚   听翳太肾   (四)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听会、听宫、翳风的针感宜向耳底或耳周传导为佳,余穴常规针刺,虚证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取颞后线,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   (2)耳针法 取肾、肝、胆、内耳、皮质下、神门,毫针刺,或压丸法。   (3)穴位注射法 取翳风、完骨、肾俞、阳陵泉等穴,选用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5~1ml。   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 『正确答案』C      细目三 牙痛   (一)辨证要点   牙痛常与外感风热、胃肠积热或肾气亏虚等因素有关,并因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发作或加重。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