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PPT
2009年CHINET 12823株非发酵菌耐药率(%) 抗菌药物 耐药 敏感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5 58.3 美罗培南 41.3 56.0 阿米卡星 36.3 59.8 头孢他啶 36.4 57.6 头孢吡肟 37.6 54.5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9.0 55.9 亚胺培南 44.4 52.9 环丙沙星 40.0 53.0 与2008年的结果相比,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略见增高,敏感率略有下降,其余基本相仿(敏感率在 50%-59%之间) (三)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临床上常采用预防用药的一些情况 发热 上感 其他病毒性疾病-麻疹、肝炎、灰髓炎、水痘等 昏迷 休克 慢支 中毒 心力衰竭 肿瘤 激素应用 粒减(各种原因引起) 上述患者中预防用药既缺乏指证,也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原则 预防一、二种特殊细菌引起感染时可能有相当效果 如目的为防止任何细菌侵入,往往徒劳无功 在一段时间内预防感染可能有效;如长期用药预防常不能达到目的 原发疾病可以恢复(或纠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如原发病症不能治愈或纠正,或用于免疫缺陷病人,预防用药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可于出现感染征兆时作各种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及早给予经验治疗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时对易感者(老年、婴幼儿);器官移植受者预防乙肝 拉米夫定 接触含HIV血或体液(接触尿液不需) 风湿热复发-风心儿童,风湿热或链球菌咽峡炎儿童及成人 流脑流行时-集体机构(部队,托儿所,学校)中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儿童 结核病-与开放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结素试验新近阳转者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新生儿预防淋菌或衣原体眼炎 流感杆菌脑膜炎-患者家中幼儿,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卡氏肺孢菌-AIDS患者CD4200/mm3,骨髓及某些肝移植患者 霍乱密切接触者 百日咳7岁以下密切接触者 新生儿可能感染B组溶血链球菌者 内科(儿科)预防用药可能有效者 实验室意外感染-布鲁菌属、鼠疫杆菌、炭疽 菌尿症-妊娠期,老年,婴幼儿(5岁) 肝硬化腹水预防腹膜炎 脑脊液鼻溢或耳溢患者,易致复发性肺脑 复发性急性中耳炎 疟疾-进入疫区者 外科预防用药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药。预防指征: 手术野有显著污染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大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移植 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如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寄殖菌,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需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手术野已严重污染,有预防用药指证 手术前已存在感染,属治疗应用,不属预防应用 预防用药的选择 原则:安全有效,最好杀菌剂,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价格低廉 根据手术部位及患者情况,考虑可能的病原菌而定 多数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部位在血液、细胞外液 β-内酰胺类和AG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更易在外科感染局部达有效浓度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应针对葡萄球菌:头孢唑啉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针对脆弱拟杆菌:头霉素类 预防用药给药方法 清洁手术 术前30min-2h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伤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抗菌药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 手术时间较短(2h)术前用药一次,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大(1500ml)者可手术中给第2剂 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h,必要时延长至48h 污染手术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推荐氟康唑或LAmB治疗至少7-14天作为肝脏(A-I)、胰腺(B-II)及小肠(B-II)移植术后念珠菌病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ICU住院患者 推荐氟康唑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较高的成人病房内的高危患者(B-I) 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推荐在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氟康唑(A-I)、泊沙康唑(A-I)或卡泊芬净(B-II) 口服伊曲康唑也有效,但与其它抗真菌药物相比无明显优势且耐受性不佳 中性粒细胞减少干细胞移植受者 推荐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时期使用氟康唑、泊沙康唑或米卡芬净(A-I)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 协同作用 1+12 相加作用 1+1=2 无关作用 1+1=1 拮抗作用 1+11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获得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避免拮抗作用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抗菌药物协同的机制 两药的作用机制相同-如SMZ-TMP 两药的作用机制不同 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治疗肠球菌感染 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 Β内酰胺类联合应用酶抑制剂(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