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光谱特征和微物理特征分析研究.pdf

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光谱特征和微物理特征分析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6·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下册) 过冷层状云催化云迹光谱特征和微物理特征分析 戴进余兴徐小红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 1 引言 1980年代末期,当卫星第一次在太平洋上空薄的海洋性层积云中观测到航船形成的云迹线时, 它使我们认识到从航船烟囱中排出的污染物气溶胶的并合一抑制作用。它们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人 利用NOAA资料,根据卫星反演的云微物理特征参数,分析了对流云微结构的演变和云中降水形成 过程。此后这一方法还被用于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对降水的抑制[5’63和恢复作用口’8]。从气 溶胶影响云的微物理特征来看,它和人工增雨非常相似。本文针对一次有意识的人工增雨作业后卫 星观测到的云迹线[9],分析了云迹的光谱特征和微物理特征,比较了云迹和周围云微物理特征的差 异,进一步分析了播云的物理效应。 2微物理特征反演 上升,达到4kin高度后,进入西安开始自东向西的 播云作业,具体的播云路线为:A(西安)经B(咸阳) 到C(武功)、D(麟游)、E(凤翔)F(陇县)、G(宝鸡)、 H(留坝)I(略阳)、J(汉中)。图1为卫星观测到的 7~H 云迹线。云迹上的转折点分别用A 7表示,分别 对应于播云线上的飞行拐点A到H,在云图上没有 发现对应于1点以后的云迹转折点。A点距卫星过 境时间80分钟,H点距卫星过境时间14分钟,随着 播云进程的发展,云迹从H’到A’的播云时间逐渐 增加。为了比较不同播云阶段的云迹特征,在云迹 图1卫星观测到的云迹线 上取了IO个剖面,分别以数字1到10表示。 图、云迹的三维图、可见光图、3.7扯m的反射率图、亮温差图、云顶粒子有效半径图(图略)。在可见光 图上,云迹线周围形成了阴影结构,说明播云在云顶产生了云沟。通过阴影长度估算了云沟的深度。 面2处云沟深度加深到1500m。在亮温差图上,云迹较可见光图上清楚,被其上方的薄云遮蔽得不明 显。在F’点附近的云迹可以透过上面一层较高的薄云看到,且其宽度逐渐变宽。这表明在可见光图 上云迹的变窄是由于早先存在的水云扩散,从两边靠近云沟将其弥盖所致。在3.7肚m反射率图上, 云迹线的反射特征与周围云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云迹线较黑,说明云滴较大或是冰云。在云顶粒子有 效半径图上,云粒子有效半径愈大,云就显得愈亮。 3光谱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播云阶段的云迹特征,分析云沟内外的微物理特征及其差异,在云迹上取了10个 S8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及指挥系统 · 77· 剖面,分别以数字1到10表示。图2给出了10个剖面上云沟周围和云沟内0.6、3.7pm通道的光谱 反射率、10.8、12.O肚m亮温以及粒子有效直径的分布状况。 SectIo刚囤 Sect|o¨国 7 ”。 7 Ko≮…一‘左炎 重: 6 薹m 6 5 童80;黧酽:5 董:: 4 莓s口 4 _rt暑歪彗re 3 §蚰 3 2 .r∞gper艟c;【。lq h·一h《∥’≮M一一一一 1lq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