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跨音无导叶对转涡轮整流型动叶设计
方祥军刘思永王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讨论了一种新型超跨音完全无导叶对转涡轮的通流设计,将通常应用于导叶的可控涡设计应到
上游整流动叶设计中,并配合可控子午成型设计,设计了一个效率为94.2%对转涡轮,同时还与传
统涡轮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三维数值模拟表明:对转涡轮取消导叶后,在设计自由度减小,参数
受到制约条件下,整流动叶采用可控涡设计是调控对转涡轮流场积极有效措施.
主题词:气动设计对转涡轮无导叶通流可控涡 整流
一、引言
对转涡轮是新一代高推重比发动机发展趋势之一,美F1
在减轻重量方面,可使发动机减重2%,相当于低压涡轮效率从90.2%提高到94%,文献【1】对此种对
转涡轮进行详细的研究。
取消涡轮低压级导向器,无疑使涡轮向高载荷高效率方向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原则上高低压涡
轮导叶均可取消,结构更先进,效率和重量优势更明显的完全无导叶对转涡轮fVaneless
Contra-Rotating
像,转速相同条件下,文献[2】研究表明:等载荷系数和流量系数时,VCRT效率比传统涡轮高1-3%。
俄罗斯【3】小型发动机涡轮用两排对转动叶取代单级涡轮静动叶,在功率和效率均不变的情况下,压
气机压比提高5%,涡轮前温度降低100K,进气量减少13%,轴向尺寸减少23%,迎风面积增加4%,
涡轮叶片数目减少35.50%。,
来承担,这制约了气动参数的选择,也减少了设计的自由度【4J,增加了气动设计难度。
因此VCRT最关键的设计为整流型动叶设计,本文将传统涡轮导叶的可控旋涡流型设计,应用
到VCRT上游动叶上,并配合控制予午通道型线变化规律,设计了一个VCRT,三维数值模拟表明:
此种设计涡轮静压径向梯度小,二次流损失低,涡轮流场获得较好改善,效率明显高于同气动参数
传统涡轮。
二、VCRT设计实例
2.1MCRT结构
VCRT(图1)与传统涡轮(Conventional
游动叶不仅作功,而且还整流,以使下游动叶充分作功。因此上游动叶作功和整流的双重功能成为
VCRT设计难点。
图1无导叶对转涡轮 图2传统涡轮
2.2设计实例
一表1涡轮气动设计参数
参数 设计流 进口总 进口总 叶片数 转速(RPM)总焓降 叶列载嬲张 静效率 总效率
量(kg,S)压(Pa)焓(J,kg) (J,l(g) 荷系数 比
VCRT 5.25 56900047794330,33.12000,250001146892.6,1.4 3.13 86.9% 94.2%
SRCT 5.25 56900047794336/30 0,25000 1038861.81 3.14 784% 9I.2%
压转子25000RPM(表1)。作为比较,转速为25000的等参数传统涡轮也被设计。
三、VCRT通流设计
3.1设计目标
优化方法与目标:1、优化子午面通道形状,以控制流线形状和曲率;2、优化叶尖和叶根流场
参数,以减少叶根气流的堆积和分离,减少叶尖泄漏,改善端壁流动状态,从而减小二次流的损失。
3、优化流场参数径向分布,特别是压力径向梯度,以使各径向截面叶片相对进出口马赫数均匀分布,
并控制在一定变化范围。4、优化叶栅进出口角度,以利于叶片造型。总之,通流设计最终需达到控
制涡轮内流动状况,减低损失,提高效率。
3.2数理模型
假设涡轮流场定常、绝热、无粘和完全轴对称,则完全径向平衡方程为:
土竺:笠一c。2cos盯塑一c。监sin仃一F (1)
”
ar r am ”am
p
其中,u为圆周方向,m为子午方向,o为予午流线的倾角,流线曲率半径表示;
R。=一l/(a叮/am) (2)
可见,压力径向梯度由式(1)右端四项决定:第一项,离心力,属可控涡因素,受叶片扭曲规
律控制;第二、三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