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研究.pdfVIP

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培.工艺不是中田青铜时代的选择 ·4l- 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周卫荣‘,董亚巍2,万全文3,王昌燧4 (1.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2.鄂州市博物馆,鄂州;3.湖北省博物馆,武汉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摘要:经仔细研究发现,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的青铜部件上有 明确的范缝、浇口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经过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我国青铜时代有系统而发 达的青铜范铸技术:东周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组合工艺(焊接、插接、 铆接等);就当时的技术而言,能够支持任何复杂的青铜铸件,根本不存在失蜡工艺产生的实际需 求、技术基础和发晨空间。 自从1979年6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召开的传统精密铸造T艺鉴定会把湖北随县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盘透空附饰确定为熔模(失蜡)工艺铸造后.在全国冶铸史界掀起了 探寻中国古代失蜡工艺铸造的热潮,紧接着,河南淅Ji『下寺一号楚墓出土的铜盏的附件,二号 墓出土的铜禁器体和兽形附饰、王子午鼎兽形附饰等被确认为失蜡工艺铸造;尔后,江苏徐州 盱眙出土的陈璋壶(错金银),以及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鎏金博山炉、甘肃武威出土 的东汉马踏飞燕等陆续被定为中国古代失蜡工艺的铸件。20余年过去了,当我们系统研究了中 国古代的青铜范铸工艺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失蜡工艺铸件都是用传统的范铸工艺铸造的。 1曾侯乙尊盘的再研究 2005年10月,我们青铜范铸工艺研究小组在系统考察、研究了北京、杭州、上海、安庆、 繁昌、荆州、太原、侯马、新郑、洛阳、郑州、武汉、西安、宝鸡、蚊山、风翔、周原等20余 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后,再次聚会北京,全面总结几年来关于青铜器铸造T艺研究方面的成果、 心得、体会,发现,中国古代青铜范铸工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自成体系,与时代发展同步 并进;春秋之前器体主要是整体分型铸造(附件也有分铸插接组合),春秋之后,则主要转变为 先分别铸造,后利用焊接、插接、铆接等工艺进行组合,而且这种化整为零的技艺在春秋晚期 之后发挥的淋漓尽致,任何复杂的器型都能设计制造01。顿时,我们意识到,繁复的曾侯乙尊盘 用传统范铸工艺也能铸造,于是,我们再次考察了湖北省博物馆。在对曾侯乙尊盘实物进行仔 细观察和对其800万像素的数码照片反复研究后,我们发现,在所有当年鉴定会认定是失蜡工 艺铸造的透空纹饰单元件上,都有传统范铸工艺浇铸留下的范缝、浇口,在单元与单元连接处 明显存有经高温烧结过的焊接痕。显然,曾侯乙尊盘繁复的纹饰附件是用春秋以后地道的化整 为零的工艺铸造的(附图l一图6,其中图1尊盘一周由4组相同的弧形纹饰带组成,2个白色 箭头为其中一组。每组由4个独立纹饰区组成,每个独立的纹饰区则由很小的S形、C形及Y 形单元组成。这些纹饰都是先分别铸出后,再由铜梗焊接而成;图2白色箭头所指为小块纹饰 的范缝,由于这些缝都在纹饰的底平面边沿,可以确定这种小块纹饰都采用单合范一个个铸造, 与失蜡工艺不相干;图6箭头所指分别为尊口缘两个四分之一弧形纹饰带之闯铜条的焊接口,铜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梗的焊接口,以及小块纹饰与弧形铜条的焊接口,当时因焊接而烧成黑色氧化层仍清晰可见)。 进一步,我们仔细观察了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座、编钟架底座、编钟架横梁两端附饰件等,无 一例外,它们要么是铸后连接,如建鼓座;要么是在制范时即行组合(纹饰组合),如编钟架座、 编钟架横梁两端附饰件。把曾侯乙尊盘定为失蜡工艺铸造,实属历史的误判。 产生这一误判,有其客观原因。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方兴未艾,当 时,面对出土的越来越多的精美青铜器,冶铸史界普遍存有要找到中国传统失蜡工艺的意识,因 此,当出土曾侯乙尊盘这样繁复的器物后,人们自然要想到失蜡工艺,难免先人为主地产生偏 见,因此,明明存在范铸工艺的范缝和浇口,也把它想象为蜡模制造过程中的接痕。 图1尊盘弧形纹饰带 圈2纹饰带上的纹饰单元 圈3范缝 图4范缝与浇口 图5焊接痕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