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7一_万i焉可丁_『■甄瓦再可五可一乒虿习
I{新世纪5豢簸静瞻!_}|
L』二—二=—-=—二—二上—二=二—L二_一±L二———-———±—二L_
安徽茶业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展望
1王镇恒2杨庆
(1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合肥230001)
摘要:安徽茶叶生产的历史久远,是中国的重要茶区之
一。本文就安徽的茶区分布、自然环境条件、主要茶树品
种、茶叶生产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名优荼进行阐述,并就今
后发展提出了五个方向的意见。
关键词:安徽茶业;发展;茶叶生产;自然环境;茶树
品种;名优茶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华佗《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
思”。华佗是东汉时安徽毫州名医。《食论》为东汉献帝建安年间
(公元19卜219年)写作,可见安徽早在2世纪以前就已产茶。
到了唐代安徽茶叶有了很大发展,陆羽《茶经》里叙述各地考叶
品质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
同,寿州下,生盛唐县(即今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与衡山同,宣
州生宣城县雅山与蕲州同,歙州生婺源山谷下”。说明安徽淮南与
江南地区以及西部和南部山区,在唐代就盛茶叶。霍山、潜山、
·】·
世ge.茶苑
——’2001中国(芜湖)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
宣城、歙县等地的茶叶也著名国内。宋史记载嘉祜元年(1056)
全国设16山场买茶,计得239.5万千克,其中安徽有5个山场
(寿州、霍山、庐州、舒州、太湖),得108.5万千克,占15个山
场中45.3%的茶,生产的茶叶超过此数。明代茶叶有了更大的发
展,1368年徽州府的商品茶达3500吨以上,全省茶叶产量数倍
于此。清初屯溪绿茶开始生产后,大量销往海外;清末祁门红茶
问世,畅销远洋,更极一时之盛。1936年全省产茶16万吨。1949
年全省茶园总面积3.05公顷,产茶O.5万吨。50多年以来,茶叶
生产经过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安徽有了良
好的发展势头,2000年茶园达到10.8万公顷,其中采摘茶园9.3
万公顷,年产茶叶4.54万吨,其中绿茶4.09万吨,红茶0.26万
吨,其他茶0.19万吨,年总产值4年维持在8.2亿~8.7亿元。
名优茶5年在1.2万~1.35万吨,占总产量的27%左右,其产值
在1.2亿~4.4亿元,占总产值的59%左右。
囡
安徽茶叶产区处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分布于长江
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茶树生长平稳,尤其
是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茶
叶品质优异。但有些茶园秋季有时干旱,冬季有冻害,全省宜茶
条件是山区比丘陵好,南部比北部好,西部比东部好。依地势、
气候、土壤和茶树生产特点,分为四个茶区(表1)。
表1安徽省茶区分布
茶区名称 主要县市 产茶种类 备注
歙县、休宁、祁门、黟县、黄山、 绿茶、红茶、 安徽主要产茶区产
黄山茶区
东至、石台、青阳、宁国等 黑茶 量占全省55%以上
六安、金寨、霍山、舒城、桐城、 绿茶
大别山茶区
岳西、潜山、安庆等 黄茶
·2·
新世纪茶业前瞻
(续)
茶区名称 主要县市 产茶种类 备注
宣州、广德、郎溪、泾县、南陵、
江南茶区 绿茶
繁昌等
江淮茶区 巢湖、无为、和县、滁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