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画不独丹青美 又必知其绘画人
笔者去年在《中国书画报》读到署名刘云鹤《老僧不作留人意――吴?之隶书扇面》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并见到了随文附刊的扇面书法书影(图1)。刘文在赏析扇面书法和评价作者(吴?之)书艺中略称:
纵观吴?之这件作品,依笔者拙见,他也只能位列“画家中的书家”这个层次。尽管吴?之在现代画坛上的名气较大。然只局限在画界,好像没有多少人提及他的书法,也就是说他的书法还没有像他的画那样得到认可。往好处说,其“擅书”是假画之名,是沾了画名的光儿。这件扇面书写时间不详,纸本,凡15行,计60字,纵18厘米,横52.5厘米。如果按书家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吴?之的隶书确实无法过关,其原因关键在于吴没有临习过多少隶书碑帖。如果有临习的话,也只是临了一些皮毛,绝未深入汉碑的精髓。此作笔法之混乱、乖张,充分暴露了他昧于隶书这种书体的理解。
对上引刘文中的称述,以笔者看来也许由于刘文刊载在“书法”版上,故文中对书法的评判标准首先着重在“法”(法度、技法),遂有“此作笔法之混乱、乖张”之语。但这仅是刘文评述中的一部分,随后又称:“不过笔者在品味这件作品时,似乎又发现有一种稚拙、荒率、随意的美,这假了此诗的意境和一时的心境。此作虽然‘乖张’,但背后仿佛存有天性的流露。”这段话才是刘文的“真赏”。
时隔不久,笔者在同刊同版又见到署名陈峰松的《也说?之先生的书法》一文(以下简称“陈文”)。陈文认为刘文所附刊款署“仙华山逸”扇面上的书法应不属吴?之先生之作,原因有三(详见下文引述)。陈文还附刊了两件吴?之隶书题画款字书影(图2)。又由于编者在刊发陈文时还特地随刊了一则编者按:“本文作者系吴?之纪念馆馆长,附图为吴?之纪念馆提供的吴?之隶书题画款两款”。因此发生了“仙华山逸”款书扇是否系吴?之手迹的异议。也因而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求真赏,明是非。遂根据所见刘、陈两文,结合两文附刊的书影,就有关“仙华山逸”款书扇的书法特点,及作者究属何人作了些考辨。考辨不妨就陈文中列述的三点“原因”(理由)依次展开。
陈文称:“其一,该书法之款识署名为‘仙华山逸’,印章为‘口口道人’(笔者按:借助放大镜可辨识该印文为‘逸道人’三字),而无吴?之先生本名。经考证,吴先生生前从未用过‘仙华山逸’和‘某某道人’字号,所见有关吴?之书籍或研究资料上也不曾记录。倒是浦江籍另一画家郑祖纬号仙华山民、仙华山人或仙华山逸。作为同辈画家,吴先生岂能混同?”
对以上称述,笔者认为:在书画作品上不署本名,仅署别号、钤别号印章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在《吴昌硕作品集(绘画)》、《吴昌硕扇面画选》中就收有不少仅署“老缶”、“苦铁”,钤“聋”、“缶”印章的作品。再说不能仅凭“所见有关吴?之书籍或研究资料上也不曾记录”,而断言“吴先生生前从未用过‘仙华山逸’和‘某某道人’字号”。因为“所见”,也许尚有未见的;“不曾记录”,并不能完全否定客观的存在。例如:只需查检《中国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版),在“吴?之”辞条中就有记载:“(吴?之)号?G子,别号广明畸士,逸道人”。“仙华山民”中“仙华”一词的出处,按明代文学家浙江浦江乡贤宋濂《浦阳人物记》略云:“浦江壤地虽不越百里,仙华山拔地而起,奇形壮观,如旌旗,如宝莲花……”,从中便可知晓“仙华”(宝莲花)乃山名,位于浙江浦江境内,因其“奇形壮观”,才使历代浦江籍的文人墨客将它引为别号、室名。如:浦江明人宋濂,别号仙华生、仙华道士;浦江现代画家郑祖纬别号仙华山民;浦江当代画家张世简有室名仙华居等等。再说从上述中已知浦江吴?之别号“逸道人”,那么别署“仙华山逸”的别号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并不存在与同乡同辈画家郑祖纬的“仙华山民”相混同。当然,有关款署“仙华山逸”,钤“逸道人”印的书扇的作者究属何人?其求证的主要依据还可从书扇上的书法本身来获得。
又陈文在“其二、其三”中称:“其二,吴?之除了在绘画上享有盛名之外,于书法、诗文上均造诣较深,绘画与诗、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被人誉为‘诗、书、画’三绝。他的学生,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坤峰、朱颖人以及浙江省书协副主席金鉴才等对此也多有论述。吴?之隶书深得《石门颂》笔意,点画有致,绝无混乱、乖张之气。其三,吴先生作书作画重气机,求高格,很讲究‘气韵生动’。而此作章法劣下,气脉不畅,临近粗野,与吴先生一贯风格大相径庭。”
上引所述,显然是陈峰松先生针对刘文赏析、评价有关吴?之书法而提出的异议。然而,以笔者之见,刘文在批评吴?之于隶书这一书体对“法”的掌握上,评语确实很苛刻。这于“以法论法”而言,本无可厚非。但以此对一位在艺术上一贯主张“打破常规”,“宁作我”(吴?之常用印语)的吴?之来说,尤其是在鉴赏他的书法作品时,如果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