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   当玉器随着华夏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所谓“神玉”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到商代。   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都产生了各自地域特征的神玉器及玉的饰件,其中在我国北方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玉器最具特色,其形制规整,纹饰精美达到了史前文化北方玉器的最高峰。   下面我简要介绍红山文化玉人骑兔件。   玉由于它的色彩温润,光泽柔和,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与天地神灵沟通的功能,正是基于此,它才成为人类的神玉或者说是巫玉。   所谓神玉,不仅在于玉的器型神奇,在于玉器的神秘内涵,而且在于玉器的制作者和拥有者的神圣身份。这类玉器或抽象或写实,它们往往都是和当时的原始宗教、原始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称之为神玉、巫玉。图中的玉人骑兔件就属于这一类玉器。   红山文化自发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后而得名。这是一种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它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并不以繁密取胜,相反的是用恰到好处的简约线条来体现红山先民们要表达的思想含义。   该玉人骑兔件高16.8厘米,底长9.7厘米,底宽9.8厘米,背6.3厘米,重1076克。该件开窗见地糙米黄,鸡骨白,背部钙化已出现橘皮纹。开窗露出温润的青白色透闪石宽甸玉。硬度6.5左右(露玉处小钢刀不能刻动)为典型的红山文化玉。   《中国文化鉴赏?玉器卷》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   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黄白老玉),老玉中的仔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属蛇纹石类矿石,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显然此玉人骑兔件属于仔料河磨玉。   该件造型粗犷古朴,虚实相间,主要用于祭祀和作为部落图腾,它似乎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该件作品主要着眼于器物造型本身,而不在于过多的装饰,寥寥数刀就将器物的形状、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精品。   该件造型古朴别致,玉人为粗眉类三角的梭子形大眼,阔鼻大嘴,双耳紧贴后脑,戴圆顶瓜皮形帽,兔首大而夸张,兔嘴啃地,兔身隐去……疑是当时部落图腾,祭祀,沟通天地的吉祥物。   该件在制作上人和兔的眼睛如梭形,微微凸起,人眼以阴线勾出,兔的眼睛先勾出轮廓,外面再雕以瓦沟纹,圆弧形的阴线勾出眼球,其过渡之精巧仅寥寥数刀,就把人物和兔子的眼睛、精气神刻画得栩栩如生,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兔的耳缘和额前两边的沟槽以及人物的颈部的瓦沟纹、凹弦纹质朴简单。其特点是:底部大多呈弧形,剖面近似“V”形,刻痕轻浅的均为手工磨制而成。较长的阴线有逐段磨刻的“接续痕”,较宽的阴线有多次磨琢的“毛道”,短弧线由手工磨琢,长弧线借助“弧托”。分段琢磨,有明显的接续痕迹,其错接,硬折很明显。   在人物的臂部,兔的后腿部左右两侧四个钻孔内清晰可见粗细距离不等的螺旋纹,钻孔为马蹄形对钻孔,孔中可见对钻痕,而孔之中间有“台阶”,亦称之“蜂腰”。这种锥钻形的孔必然会在器表留下喇叭状的口即马蹄形孔,同时该器的打磨精到,除整体外,在兔的圆形眼球上可以见到是由许多小平面集结而成,再用解玉砂磨制,可见当时玉工用心来雕琢其耗时之长,工艺之精致着实令人叹服。   该件的沁色可以看到表皮粗朴,少见包浆,亦无玻璃光和蜡光。从兔左足底至腿部及兔首前额至下颚为土沁,已盘现出美丽的桔红色沁色。胸前及两侧可见块状和斑点状水银沁,沁色已渗入玉理之中,点状沁上可见下凹。兔底部和右足底可见细密的弯折形顺向牛毛纹,用30倍放大镜观察不见裂隙,用80至100倍的显微镜观察,清晰可见斜形裂隙,黄褐色的沁斑向周边呈云雾状扩散,肩下至钻孔内的牛毛纹与底部的牛毛纹相同。人物面部出现的沁色在放大镜下可见裂隙和扩散成带状的黄褐色沁色,该沁色应为鸡骨白盘摩后所现。   依据器物的观察,该件应系沙坑出土物,在人物的脑后有两长条宽细不等的纵向和尾首相交的土隔裂纹(此裂痕为玉器自身水分溢出后应力加大所致,与天然的绺裂有别)。裂隙中伴有黑色的斑点和些许残留物,裂纹延伸至右上钻孔内并伴有烂斑脱裂。在人物的右肩下见烂斑一块,随连钙化较重的弧形土隔裂纹。整器在放大镜下可见十分自然的土蚀形貌。鸡骨白在古玉中属珍贵品种,所以开窗见地的鸡骨白更见珍贵。   总之从该件的玉质、造型、工艺制作、沁色包浆来看应是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玉雕精品。 (责编:高功)   (本文作者为央视《寻宝》专家)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