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草医院之五月篇
一、草履蚧
识别与成因
草履蚧又名草鞋虫、树虱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碧桃、红叶李、珊瑚树、八角金盘、广玉兰、罗汉松、红枫、月季、金桔等花木。轻者造成植株衰弱、枝梢枯萎,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雌成虫无翅,体长8mm~10mm,扁平椭圆形,似草鞋,体背有皱褶,淡灰褐色至红褐色,体被有白色蜡质粉和微毛。雄虫体长5mm-6mm,翅展约10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1对复眼黑色。前翅淡黑色,有许多伪横脉,后翅为平衡棒,末端有4个曲钩。触角黑色,丝状,10节;腹部末端有4根树根状突起,停落时两翅呈八字形。茧长椭圆形,白色絮状。一年发生一代,成、若虫常群集于树干基部或嫩枝、幼芽处吸汁为害,以卵囊在树根附近的泥土中越冬,翌年2月孵化,3月上中旬上树为害,4-5月为害严重。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交配后的雌虫在5月下旬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形成卵囊。卵在土中度夏越冬,长达8个月之久。
综合防治
①对上年发生草履蚧为害的植株,在早春加强检查,及时清除尚未上树的虫体。
②对于上树若虫,抓住孵化盛期喷洒农药,如蚧杀1500倍液,25%的扑虱灵20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必须周密、细致使药液充分接触虫体。
③成虫期草履蚧固定在枝干上取食树液,对于少量植株用40%乐果乳油,50%久效磷乳剂原液涂抹树干,但应注意避免对人体的药害。
④盆栽植株埋施涕灭威颗粒或用500倍辛硫磷农药灌根,防效较好。
二、绿萝细菌性叶斑病
识别与成因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褐色坏死小斑点,外围有黄色晕圈,后迅速变为深褐色,病斑上长有明、暗相间的同心轮纹,扩展后的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的黄色晕圈自始至终都存在。
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菊苣假单胞杆菌引起,病菌在病斑上越冬,湿度高、雨水多、喷淋式浇水等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盆栽绿萝摆放在通风差、光照不足的场所会加重发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主要通过水滴溅射或叶片间摩擦传病,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发病适温为17℃~23℃。
综合防治
①摆放绿萝的环境应具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并及时开启排风扇降低湿度,尽量减少喷淋式浇水
②发现少量病叶应及时剪去病斑部位或整张病叶,集中烧毁,可抑制该病的蔓延扩散
③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洒植株,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丝绵木金星尺蠖
识别与成因
丝绵木金星尺蠖,又名大叶黄杨尺蛾,国内分布较广。为害丝棉木、卫矛、七里香、大叶黄杨、木槿、扶芳藤等常见花灌木种类。成虫体长约13mm米,翅展38mm。翅银白色,翅面具有浅灰色和黄褐色斑纹。前翅中室有圆圈形斑,翅基部有深黄、褐色、灰色花斑。卵椭圆形,表面有网纹。老熟幼虫体长约为33ram,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其上有5个黑斑。体背有蓝白色线纹。蛹棕色,纺锤形,末端有分叉臀剌。
该虫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成虫羽化,羽化后即行交配,平均产卵200多粒,卵成块状,排列较整齐,卵多产在叶背面,卵期约为5天。成虫白天多栖息在树冠内、杂草丛中等背阴处,初孵幼虫黑色,有群集性,3龄后食量增加,常把整株叶片蚕食精光。幼虫为害期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7~9月,可拖延到10月。
综合防治
①保护螳螂、胡蜂、猎蝽、益鸟等天敌,及时清除植株周围杂草,以消灭卵块,减少虫源。
②幼虫为害期摇树或振枝,使幼虫吐丝下垂坠地,集中消灭;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的特点,用捕虫网捕捉,也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
③大发生时,可用0.5%楝素乳油5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1000倍液防治,灭幼脲应在幼虫3龄以前使用。
四、紫藤癌瘤病
识别与成因
紫藤癌瘤病是由土壤野杆菌引起的植物体组织细胞恶性增生性病害,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肿瘤”。发病部位通常为根颈部、主干、大枝。初为长扁圆形小瘤,表面光滑: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表层细胞坏死,表面变成粗糙、龟裂状,呈灰福色至黑褐色,瘤体内部木质化形成较坚硬的瘤块。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明显,慢慢引起植株部分叶色发黄、叶片变小早落,生长迟缓,枝条干枯;植株长势渐趋衰弱,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
该病原菌在肿瘤皮层组织、土壤中未分解寄主残体内,可存活2-3年。因气候等环境条件、寄主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状况不同,病菌自伤口侵入,到寄主植物表现出症状,需几个星期到一年的时间。肿瘤在春夏季增长较快,秋冬季发病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