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陵与岭南篆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士陵与岭南篆刻   黄士陵与吴昌硕是晚清印坛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师,他们成就极高。堪称一时瑜亮。吴昌硕生活在印学昌盛的江、浙、沪地区,影响遍及海内外。黄士陵从安徽南来广州寓居十八年之久,形成了独特的印风,对岭南印坛造成极大的影响,以至繁衍成一个新的篆刻流派“黟山派”。   黄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号穆父、牧父,晚号黟山人、倦游巢主、倦叟。安徽黟县人。其父黄仲和工诗文,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竹瑞堂集》。由于安徽是历代印人辈出之地,风气所及,牧甫自幼喜诗文篆刻。其弟志甫云:“兄八九岁时,诗礼之暇,旁及篆刻。”14岁时,因太平军与清军在其家乡作战,家园被毁,父母也相继过世,为了生计,被迫离开家乡到南昌谋生。正如他在48岁时刻的“末伎游食之民”印跋所述:“陵少遭寇扰,未尝学问。既壮失怙恃,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旋复失业,湖海飘零,籍兹末伎以糊口……”牧甫在南昌的十余年间,曾随从兄开设过照相馆,后来专以卖字鬻印为生。籍书印的“末伎”可以“为衣食计”,从而使牧甫在书法篆刻中不断学习求索,技艺日趋娴熟。牧甫29岁时已有《心经印谱》行世。近年刊行的《黄士陵书画篆刻艺术》一书上也辑有牧甫30岁时摹刻的秦汉及明清诸家印章的《篆刻四屏》立轴,他在印屏上题跋云:“余学篆刻二十年,每见秦汉金石前贤遗迹常观之,不能释手,暇辍临数纸,摹数石。置之座隅,以求日益。”从其印作中可看到,他涉猎秦汉古印。并已在程邃、丁敬、陈鸿寿、黄易、邓石如、吴让之皖浙诸家印风中钻研特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牧甫篆刻的摹拟时期。   34岁时,牧甫从南昌到了广州,成为其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鬻艺的几年中,结交了沈泽棠、梁鼎芬、梁肇煜、文廷式等文人,并受到在广东担任将军的长善及其儿子的赏识,看到了很多金石资料,眼界为之开阔。后得吴让之晚年的印谱,他反复钻研,得益甚多。他在“丹青不知老将至”印款中曰:“张心农自江南来,购得让老晚年手作印册,知余攒抑,据出授观。余闭门索隐,心领神会之,进乎技矣。”他在34岁所刻的“阳湖许镛”一印的边跋中曰:“一刀成一笔,古所谓单刀法也,今人效之者甚夥,可观者殊难得。近见赵捣叔手制,天趣自流,不入板滞,虽非生平所好,今为捣叔动偶一效之,振老以为如何。”在牧甫这一时期的印中。明显看到他在吴让之、赵之谦中领悟到刀与笔的意趣和光洁流畅的线条美,其治印呈现出平正质朴的印风。技艺和学识逐渐提高。   37岁时,牧甫经人推荐到北京国子监学习,致力金石之学。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得到王懿荣、吴大激、盛昱等金石大家的指导,接触到大量的金石文字、秦汉印章等资料实物,拓宽了他的视野。此外,他承传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创作方法,广泛地在金石文字中寻找篆刻创作的素材,使之融会到印章中。他在“我生之初岁在丙辰维时己巳”印跋中谓:“《朱博残石》出土未远,余至京师先睹为快。隶书瘦劲似汉人镌铜。碑中绝无仅有者,余爱之甚,用七缗购归,置案间耽玩久之,兴酣落墨,为蕴贞仿制此印。蕴贞见之。当知余心之深也。”可见牧甫汲取众家之长,孤心独诣,融会贯通。马国权谓:“如果说,牧甫第一次来粤在篆刻创作上是摹拟期的话,那么在京期间该是他的蜕变期,而第二次来粤以后的三数年,则应是牧甫的创新期了。”   两年多后,牧甫应吴大激之邀回广州在广雅书局协助院长梁鼎芬主持书局校书堂工作。并为吴氏辑拓《十六金符斋印存》,使牧甫有机会全面而有系统地观摩二千多方古玺印。使他的印学观有了新的认识,篆刻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字法上他取资甚广,彝鼎、权量、镜铭、古币、砖瓦等无不成为他入印的文字素材,并在吉金文字上多方探索,融会两汉凿款,将汉印平正方直的线条与金文错落诡奇的结体互相结合,使其印富有特色。其弟子李尹桑曾曰:“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信为定论。由于其入印文字的特有风格,使他的印章布局构成平中见险,曲中有直,密中见清疏,拙中见巧妙的意趣。邓尔雅谓其印:“尤长于布白,方圆并用,牝牡相衔,参伍错综,变化不可方物。”他于印章布局安排之苦心深有体会,国钧在牧甫为他刻的“国钧长寿”一印边跋中言:“惟篆之功最难。刻则迎刃而解,起讫划然,举不难肖乎笔妙。即为余作此印,篆凡易数十纸,而奏刀乃立就。”牧甫在“锻客”印款中尝云:“填密即板滞,萧疏即破碎。三晚刻才得此,犹不免二者之病,识者当知陵用心之苦也。”此外,他借鉴赵之谦的“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的审美思想。改用薄刃冲刀刻古铜印,以光洁的运刀体现汉印的古气穆然。他在“臣锡璜”印款中说:“印人以汉印为宗者,惟赵捣叔为最光洁,甚少能及之者,吾取以为法。”赵氏的审美观对牧甫影响甚深。牧甫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其篆刻形成了“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的个人面目,另辟蹊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