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战国特种工艺铜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绝伦的战国特种工艺铜镜      就现有资料看,中国古代青铜器上出现特种工艺加工技术最早在二里头夏文化之中,而古代铜镜上出现特种工艺加工技术最早在战国时期,而且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镜铸造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多种特殊工艺加工技术在铜镜中几乎均有体现,并且表现出极其独特的一面,形式多变,纹样别具一格,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纹样宗教化、神圣化的格局,呈现出灵活多变、富丽豪华、图案化、生活化的趋势,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真实具体的再现,以下几件极具代表性。   1. 镶嵌玻璃、玉工艺铜镜一件(图1),该镜系1928年-1931年洛阳东郊金村大墓出土,现藏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这件铜镜在我国铜镜大家庭中是唯一的一件,而且以玉及玻璃作为镶嵌物在其他地方目前还未发现,由于采用了两种质料镶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该铜镜直径12.2厘米,圆体,面光平,背中央以镶嵌白、蓝色同心圆玻璃珠(未见检测报告还不能完全确知是玻璃)作钮,圆形钮座为玉环镶嵌而成。主题纹样在镶嵌的大玻璃环上以六组各五个白、蓝同心圆组成的形式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貌,外缘镶嵌一饰钮索纹玉环。它是先铸造铜镜体,然后镶嵌的,其玻璃环及玉环完全是按这一时期铜镜镜背纹样的内外区间划分镶嵌的,而且铜镜中玻璃珠钮及内区玻璃环上的同心圆纹样也称“蜻蜓眼”,与洛阳战国墓中出土的玻璃珠极似,这种纹样与同时期流行的纹样有较大区别,具有鲜明的西域文化特征。      2. 镶嵌玻璃珠六山镜一件(图2),该镜系1992年洛阳市西工区战国墓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直径为14.5厘米。均为三线钮,圆钮座。主题纹样以纤细的羽状纹为地的六山组成 ,山字中间竖画修长,直顶镜缘,竖画两侧及钮座一周镶嵌18颗蓝、白同心圆组成的梅花状玻璃珠,其中几个珠子上的眼是以深蓝色透亮的玻璃珠镶嵌的。另一件出土时残损严重,经修复主题纹饰同样以纤细的羽状纹为地的四山组成,但四山独具特色,其山字中间长竖画右侧多出一划,山字两侧及钮座周围嵌20颗包金箔料珠及饰梅花状蓝、白色同心圆纹玻璃珠,出土时绝大多数缺失,其中一枚未包金箔的嵌“蜻蜓眼”的玻璃珠至今透亮具有光泽。这两件特殊工艺铜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镜背镶嵌蓝、白色玻璃或玻璃珠。这种纹样的珠子洛阳地区的战国墓中常常可以见到,有的内胎为浅绿色,有的为白灰色,如洛阳西工区2197号战国墓发现9件一组大小依次递减玻璃珠串饰,这种特殊的“蜻蜓眼”玻璃珠在战国时期广泛分布在中国境内,除中原地区常见外,在楚墓中比较流行,到汉代大量发现小型玻璃珠饰,并有少量的“蜻蜓眼”,但未见作为铜镜上的镶嵌装饰。然而,这种装饰在公元前2000年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已开始流行,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产物。      3. 镶嵌金银、鎏金工艺铜镜(图3),该镜系1928年-1931年洛阳东郊金村大墓出土。 其中嵌金银狩猎纹铜镜原藏日本东京细川侯爵家,现藏日本永清文库。为一件以嵌金银工艺制作的绝无仅有的珍品,无论从纹样结构、纹样形式还是制作工艺看完全打破了铜镜传统的纹样形式,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是特种工艺青铜器的代表作。该铜镜直径17.6厘米,其主题纹样由三组嵌金和三组嵌银纹样相间环绕构成。三组嵌金纹样为一完全相同的变体相对双龙图案组成,并将镜背内区划分为三个小区间,其他三小空间的三组嵌银图案完全不同,均以小银点镶嵌,局部为小金点镶嵌。最独特的是一组人虎搏斗场景纹样:一蹲坐于马上的骑手,一手持缰,一手握短剑正向一张口嘶鸣、作怒吼状的猛虎刺去;另一组为图案化的两个怪兽作相斗状,一兽四肢舞动,一兽伸颈卷体,别具一格;第三组为一变体图案化的展翅凤鸟。更为独特的是镜缘及钮座还采用了当时罕用的鎏金工艺。镜体为夹层,主题纹样中未见衬地纹,以镜背外缘包嵌镜面而成。   狩猎类纹样在战国时期虽然较为常见,但在铜镜上却很少见,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墓出土一件,其狩猎纹与洛阳这件镜上的纹样有一定的差异,主题纹样以羽状纹为地,图案为两个执剑持盾的武士作击猛兽状,是典型的楚镜。而洛阳这件镜的纹样已改变了对称规范的格局,三组纹样为三个内容,而且纹样以嵌金银形式出现,还采用鎏金、夹层工艺,从而使其显得灵活多变,规整中有变化,达到了神奇而瑰丽,精工而富贵的艺术效果,不愧为一件绝代之作。   4. 透雕夹层工艺镜两件,一件方镜为1988年洛阳西工区战国墓出土,边长11.2厘米,厚0.4厘米,现藏洛阳博物馆(图4)。小环钮,柿蒂形钮座。主题纹样由四条躬身、卷尾的龙组成,龙张口作前伸状,身饰重环纹及短斜线纹,四龙首紧靠钮的左右两叶并成上下对称状,四尾与外区相连,外缘饰双重环纹一周,整个纹样较为粗犷,与战国时期流行的龙纹风格相同,镜面边缘与镜背连铸嵌合镜面,镜背与镜面嵌合后有一定的间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