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哲学的发生1
第四章 老子哲学思想 一、 道家哲学概论 (一)何谓道家 1、道家 是由老子创立并奠定基础经由庄子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2、道家宗旨 崇尚自然、讲求无为、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 (二)道家哲学的发生 1、道家哲学的产生因素 (1)出于史官。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老子之有庄,犹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明·释德清《庄子内七篇注》。 (2)出于救时之弊(胡适)。 (3)老子庄子的个性差异。 老子是一位思想深厚、言行严谨的哲人、思想家。 庄子是一位雄才大略、博学、不可绳检,想象丰富、才气横溢的文学大师。 《老子》这部书仅仅五千言,均为格言、警句,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庄子》这部书洋洋洒洒十余万言,文章如长江黄河,肆意奔放、一泻千里。 (4)地理环境的影响——楚文化圈 每一种文化都有很多展示的层面: 第一层是这种文化高度概括出的精神要义——民族精神; 第二层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行为思维方式——民族心理; 第三层是这种文化的物质产品——物化文化,包括作为物态形式的哲学、文学作品。 楚文化在这三方面都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 在楚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 熊渠封儿子为王、熊通自称武王均属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之举,别人不敢做,楚人做了;问周鼎大小轻重,各路诸侯想都不敢想,楚庄王不仅想了,而且做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逐渐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楚文化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求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此外,楚人尚赤、尚东、尚左也与北方文化有所不同,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于礼法,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且楚文化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深沉。 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 (二)道家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个阶段:道家哲学的创立和奠基时期。 老子将形而下之道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并且将道贯穿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道学体系。 第二阶段:尹喜.列御寇.杨朱.稷下道家 尹喜“贵清” 列御寇 “贵虚” 杨朱(杨子、阳子居)“为我全性保真。“为我”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天下以利一身,不为也”,强调个体。 稷下道家指的是战国中期齐国稷下学宫当中一些学者的派别,主要有宋钘、尹文、田骈和慎到,他们思想比较博杂。 既有道家的因素,也有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因素,其中有的是介于道家和墨家之间这样的学术人物,有的是介于道家和法家之间的人物。 第三阶段:庄子(庄子学派) 庄子对老子学说全面、系统、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扬,用非常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把老子的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庄无老无以溯其源,老无庄无以扬其波。” 第四阶段:汉初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指的是黄帝和老子的思想。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帛书,有《老子》的甲本、乙本,还有《黄帝内经》。 黄帝说既和道家有联系也和墨家的思想相结合,后来又和中国的医家有结合。 黄老之学的特点是发展了老子的“无为”观点。 第五阶段: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对儒家的一种反动、否弃,但又不能割裂与儒学的关系,主要论证儒家倡导的一些规范、准则、制度,不是背离人性的,而是出于自然人性,是合情合理的,以此来调和自然、人性和礼教、名教的关系。 第六阶段:道教 东汉末年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主要以老子的《道德经》、以《庄子》也称《南华经》为他们的经典、理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宗教。 后来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南方叫正一教,在北方叫全真教; 从道教的学说来看可区分为内丹派和外丹派,内丹派主要讲求人的心性修养,也讲养气(气功),外丹主要讲修炼、炼丹。 (三)老子其人其事其书 1、老子其人 老莱子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太史儋说:“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526000 字对老子的记述只有450字。 福建清源山老子石刻雕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