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浓墨宰相的书法太极
刘墉,尝于乾嘉年间官拜大学士衔,“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官位。刘墉还是乾嘉年间书法界的领袖,平素作书喜用浓墨,是故又得到了流传更为广泛的“浓墨宰相”雅誉。
昔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使刘墉其人在现时的坊间早已家喻户晓,他在剧中与大贪官和?|那多斗智斗勇的难忘情节,至今仍像烙铁一般,深深地烙在了平民百姓的心中。我辈寻常百姓于清廉官吏最是仰止,盖清官能为民请愿为民作主。所以,现在很多人一谈起刘墉,还呼其为白面包公、刘青天等。刘墉去世后,他的牌位即入祀贤良祠,嘉庆皇帝赐谥文清。“谥号”好比对一人一生的总概括,需要皇帝的亲封。“文清”的谥号显见是贴切的,后世的人也多尊称刘墉为“刘文清公”。
先祖父喜书法,平生于刘墉书法用意最多购藏最多。据家父讲刘墉的书法在解放前,市面上很常见且价格并不昂贵,以先祖父一个旧政府刀笔小吏的薪金,时时购得两三件回来把玩是非常普通的事儿。其时因先祖父嗜刘书成癖,最多时家中竟藏有刘墉各式书迹近百件。后来历经抗日烽火、国共内战、十年“文革”,家藏的这些刘墉书迹大多散佚了,而今唯幸存一件五尺行书横披,据此作年款“庚申冬十月”知,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是公历1800年,刘墉时年八十一岁。此作通篇二百余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已然化境之作,比之刘墉众多传世的诸佳作,大抵不会逊色到哪去。因之,刘墉的这件作品向为我的珍爱之物。
刘墉的家乡山东诸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曾亲历访问过。不过史载的“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北乡之逄哥庄村”,今已隶属潍坊所辖的高密。访问刘墉故乡之际,当地热心的朋友专门引我面谒了刘墉的六世孙刘寿农先生。刘先生是一位朴实的老人,文化不高且讷于言辞。但将话题转至其先祖刘墉时,我能明显察觉到他的兴奋点被调动了起来,原本滞讷的语言表达能力,忽然变得顺畅了,甚至令人感到有些滔滔不绝的意味。国人都有崇拜祖先的传统,一代名相之后向外人宣讲祖宗高迈清远的德行,似乎是这位老人最中意做的事情。
刘寿农先生文化固然不高,仅仅是一位蜗居乡闾的寻常老农,但他对刘墉的平生行止却是谙熟于胸。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对刘墉功业的体认立马从模糊易为清晰了。
刘墉远籍安徽砀山县大刘家村,明代弘治年间始迁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北乡逄哥庄村,据传其时为依附逄姓人家的佣人。刘墉家族定居于此后,大略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渐渐衍变为古代社会常见的耕读人家。刘墉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皆曾为朝廷命官,尤其是乃父刘统勋,官居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为乾隆帝目为股肱的重臣之一。刘统勋殁后,乾隆帝称其“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并赐谥“文正”。应该说,刘氏家族至刘墉出生时,早已是一个诗书传世、钟鸣鼎食的贵族世家了。无怪乎连乾隆帝也赐诗赞许刘墉家族为“海岱高门第”了。
仕途上的刘墉,以“春风得意马蹄疾”概评足以当也。乾隆六年(1741年)二十二岁时中举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十二岁时中进士,自此正式步入仕途。三十三岁至三十七岁在京为官。三十七岁外放安徽提督学政,遂宦游各地任地方官十余年。至六十二岁由从二品的封疆大吏湖南巡抚擢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直到辞世,均在京为官,历任吏、工、礼、兵四部尚书,乾隆五十年(1785年)六十六岁时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年(1797年)七十八岁时拜体仁阁大学士,圣眷之隆达到人臣之极。
刘寿农先生对先祖刘墉生平官宦生涯的讲述,真是如数家珍。他在讲述的过程中特别道及了刘墉六十三岁时与素有“铁面御史”之称的钱沣联手,同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和?|斗智斗勇,最终将和?|死党,贪赃枉法的封疆大吏国泰及大学士于敏中之弟布政史于易简查办定罪,送上断头台的事迹。我觉得在乾隆帝龙御殡天后,和?|能够彻底垮台,这一事件应是导火索。从这一事件又能看出刘墉的确具备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以节气自励的高洁品性和以国家为己任的干城精神,这一切为刘墉赢得了“克绍家声”的清誉,在民间则有着较之正史更为深入的影响力,可谓口碑载道,当今影视作品中有关刘墉与和?|的诸多戏说闹剧即其一也。
那天在拜别刘寿农先生后,我同友人漫步在逄哥庄外的田间小路上,抬眼无意中望见了远方的一林丛树。它们苍郁挺拔、树叶婆娑,被一抹金色的夕阳笼罩着,看上去很美很美。金色的夕阳慢慢在树丛中消失了,回想刘寿农先生刚刚有关刘墉的讲述,抚古追今,大生出一许浮生若梦的况味。
从高密返程后,从箧中再一次取出自藏的这件刘墉墨迹谛观赏玩,这件墨迹在我的眼中变得有了温度愈发活灵活现起来。刘墉是钦点进士出身,一定也是从当时帝王所尊崇的馆阁一路书风入手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大气候,不若此何能自保其身、善邀圣宠。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王朝,为了建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自入关之初就开始推广汉化政策,否则必难脱“不汉不过百”的历史宿命。基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