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清代古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色彩斑斓的清代古墨   墨与笔、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共同担负着传播中华文明的神圣使命。墨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与其他许多文物一样,是当时的日用品。因此,它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墨质、墨品、风格、款识、图案、装潢、工艺等,无不有其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与当时的审美趣味、实用要求相适应。   墨的制作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二世纪就出现了墨。墨的品种繁多,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主要用于书法和绘画及医药等,讲究内在质量和使用效果。实用墨又分黑色、彩色、医药三种墨品。黑色墨又分油烟墨、松烟墨、炭黑墨三种,彩色墨分朱砂墨、五彩墨、茶墨等品种。   清代墨由于受各书画流派的影响,书法字体多秀润,雕刻手法必须掌握精秀润细的刀法,才能体现柔丽清雅的风格。清代御制墨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正所谓“清则康、乾均善于书,对于制墨极为注意,故御制各墨,精绝千古。”故称之为我国制墨史上鼎盛时期。      清乾隆 御制重排石鼓文墨一套(十锭)(图1、2)   此套清代御制重排石鼓文墨,一套共十锭。每锭墨均呈鼓形,尺寸大小相同。墨之正反两面均有文字。一面革文,阴识填金,并分别冠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另一面则为楷书阳识,并分别冠以“右一”“右二”“右三”“右四”“右五”“右六”“右七”“右八”“右九”“右十”。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的石上,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游猎的情况,因此,也称之为“猎碣”。其所用书体为大篆,历来对其书法评价颇高。清代制墨工匠善于借鉴古物并发扬光大,把石鼓与石鼓文仿造成墨品,且制作得格外精细工整。这样的墨品小巧玲珑,别具匠心,自然也就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了。此套墨配有漆盒,盒盖上以螺钿嵌“御制重排石鼓文墨”八字。在古书《涉园墨萃》和《十六家墨说》中均有谈及石鼓文墨的文字,所以说这套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乾隆 御制伦阁墨(图3、4)   这是一锭长方形漆边四起墨。一面上横书“御墨”隶书字,下竖刻“纶阁”隶书字,最下方为章式四字篆书,俱阴文填金。一面精模纶阁图,侧阳文“大清乾隆年制”款。此款墨见于《程式墨苑》第三卷与图上第三十二款。此锭墨是收藏界不可多得的奇世珍品。      清乾隆 兰亭高会墨(图5、6、7)   此锭墨为罗复堪旧藏。方墨倭角,宽缘,浮雕云纹,寓意“祥瑞无极”。一面阴文涂金:“御墨兰亭高会”,钤印“大假我以文章”。另一面为整件作品的点睛之作,兰亭雅集之“曲水流觞”的画面,墨中以模印手法展望出山峡叠重,清溪环绕,虽无宫弦之盛,然三五知己倚卧溪边,俯瞰宇宙之大,观天地之灵。溪中荷托羽觞,顺溪而下,饮酒即赋的场景。墨盒内壁题识:纯庙御制兰亭高会图墨,为旧中涓穷出,云德宗昔日批卷剩余者,藏箧中有年,感而赋此:“内臣宁忘中兴思,卅载垂帘仰圣慈。一日瀛台章卷简,不劳宸翰视麋。庚辰秋罗惊暖题札。”钤印:罗复堪。纯庙即乾隆庙号,此墨为乾隆御制,文中记载此墨德宗光绪时仍在宫中,后被皇帝身边的人盗出。记载了此墨的流传。其后仍有文:“逝水瀛台冻不波,泪痕比似墨痕多。兰亭当日昭陵,玉苑人间又羡何。得此墨冷肆意有所感,书一绝句。戊子(1948年)上巳寿玺,”钤印:石工墨缘。收藏印:伯曾观。盒内题识有罗惊暖,寿石工。鉴藏印为张伯。三人皆为国内知名藏墨者。整件作品于方寸间展现出兰亭雅集的全貌,其装模雕刻工艺可谓发挥到了极致,非精工不可为之。      清乾隆 再和墨(图8、9)   牛舌形,整体模印云纹作地,正面上部阴文填金“再和墨”,下有“藻阁鉴藏”五字。背面上部圆圈阴文填金“香”字,下面并排“方瑞生、邵格之、罗小华、程君房”四大明代制墨家的名字。再和墨最早见于宋代,清代时宫廷的御书处也造再和墨,袁励准《郁华阁墨品序》中载“乾隆丁巳,辛卯先后两度有再和墨之制,不惜以零圭断壁重杵就范,御墨藉以增重。”清时一些制墨家,用明代制墨各家方瑞生、邵格之、罗小华、程君房的残墨重新制作,制出的墨黝黑光亮,坚凝如玉。如今各家墨尚难得一见,更何况再和墨呢?清代墨品制作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弥足珍贵,为后代文人墨客的收藏留下宝贵的财富。    (责编:石晓)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