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法自然高山仰止
提起一代宗师孔泰初先生,可能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岭南盆景,只因他老人家是世所公认的岭南派创始人,大开一代之风气。然而,在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盆景界,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孔泰初开创的师法自然的盆景创作理念,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当今每一个中国盆景人的骨子里去了。大师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孔泰初(1903~1985),字少岳,广东广州人。他出身商贾世家,是广州西关桨栏路生茂泰茶庄祖业的继承人。他自幼喜爱书画,对中国书法和画理颇有研究。上世纪30年代初,他开始致力于盆景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当时,整个中国的盆景审美观几乎还是完全受到传统书画审美的制约,其制作更趋于工艺化,如扬州的“云片”,通州的“两弯半”,苏州的“六合三托一顶”,安徽的“游龙梅”,以及四川的“三弯九倒拐”等等,无不是为了突出树桩经过制作后的“奇”与“怪”。其时之广州,盆景爱好者刚刚丢掉案头的盆栽,开始热衷于制作象形盆景,尤其喜欢用自然象形的桩胚配以石湾公仔的头,做成“树身人头”状。
相信初执枝剪的孔泰初,定会受到“北方”诸派盆景制作方法的影响,但观其日后之大成就,今人不难想象昔日大师一边观察,一边学习,一边思索的情状。师从孔泰初二十余载的岭南盆景艺术家唐信曾有这样的回忆,孔泰初在从事盆景创作之初,“也自然把书画艺术爱好与盆景艺术的追求结合起来。他在家中天台种有百多盆盆景,有九里香、雀梅、榆树、福建茶等。他是先用画画出理想中的树型,贴在厅堂上,再对照画中的树型,剪裁盆里的树桩”。
渐渐地,孔泰初不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临摹”,而开始研究怎样利用从山野挖来的树桩,变成一个既有画意,又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景”。个偶然的机会,孔泰初从老年荔枝树的树形中得到启示――他发现荔枝树每年采摘后,都要进行修剪,这样年复一年的修剪,使得枝条蟠虬曲折,躯干嶙岣,盘根错节,整体树相显得苍劲古拙。于是,他便首创“截干蓄枝”法,以大自然生长的优美树木为蓝本,对桩胚进行创作,似把一棵干百年的大树,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移植于大不盈尺的盆钵之中。这一创造性的改革,使中国盆景的创作从追求工艺化转到了追求师法自然的阶段,进入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思路。
20世纪40年代初,在广州市西瓜园的一次义卖展览中,孔泰初以一盆大树型的作品,吸引了众人目光,并赢得全场赞誉。自此,“大树缩影”的风格便在岭南盆景界中盛行起来,而且还逐渐形成了 个为人所称道的流派――“孔派”。
然而,孔泰初并不囿于既有成就,在探索盆景艺术真谛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各家之长,以使自己的风格更加完善。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飘逸潇洒的“画意树”,将另 位同时代的岭南盆景宗师素仁的“高耸型”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与此同时,仍坚持自己的“近树造型”手法,注重枝法,结合国画疏密聚散、有争有让的法则,让这些“高耸型”的作品更加形神兼备。
构图严谨,疏密有韵
孔泰初曾说过:“各人爱好不同,有人喜欢潇洒轻盈,随形赋意,我则赞赏雄浑刚劲,功深基稳,构图严谨,疏密有韵。”这既是孔泰初创作盆景的指导思想,又是他对自己盆帚风格的高度概括。
对于盆景素材的选用,孔泰初倡导不拘一格,广开思路,认为只要根据桩胚的特点去刻意构思,即使是不理想的桩胚有时也能培育出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对于盆景创作,孔泰初强调“要因材料的实形随形取景,将树反复转动观察,在脑海中忆出预期大体轮廓,结合配置,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构图,然后按所定的理想构图去进行修剪枝条、定植”,据其爱徒、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仲明生前回忆“每当他得到一件盆景胚材时,总是首先根据胚材的形态,结合该树种的植物生理特性,在图纸上绘画,根据画理对胚材作取或舍,然后定格,再用宣纸画成图,作为日后作品的蓝本,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充满诗情画意”,对于枝条的剪截,孔泰初要求严格,枝一爪都讲究比例,精雕细琢,注重模仿自然树木的形态,着意于形似;对于树型的美感,孔泰初尤其注重“前不遮后、上不盖下”的通透和整体的动感。
岭南盆景造型艺术的研究与创新,可以说是从孔泰初开始的。他擅长制作大树型盆景,而且精于双干型、木棉型、海底捞月型和高耸型盆景的创作。“大树型”、“双干型”、“木棉型”与“海底捞月型”都是由他所创造的,他认为“双干型”容易表现神韵,它的主干一大一小,或一直一斜、一高一矮,这一类适宜表现作者的感情:红棉树被人称作英雄树,因此“木棉型”就应该有冲天的气概,要用对门枝、垂枝去塑造它的自然本色.“海底捞月型”是他从“悬崖型”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型式,颇受盆景爱好者的欢迎,成为一时之风尚。
老骥伏枥,桃李芳菲
孔泰初一生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