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 普 的 品 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科 普 的 品 性
高可时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510102
摘要 本文笔者对科普的品性做了探讨。
关键词 科普 品性
不久以前,人们一直崇尚科学和科技。幼童从会说话认字开始,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就告诉他们,科学是非常崇高的事业,教导他们要崇敬科学家,要像科学家那样学习钻研科学技术。这样的引导传了一代又一代。因此,说起科学和科学家,人们往往肃然起敬,以至于要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不由得就一脸严肃,语重心长。开始这很让孩子们景仰,久而久之就让大多数孩子敬而远之了。把科学和科学家摆得这样庄严肃穆、高不可攀,科普曾经被弄得一脸严肃,板着面孔,完全是大人们的责任。
现在,人们依然崇尚科学。我们更加需要科学来引导我们的美好生活了,我们对科技的态度也越来越客观,我们需要探索科学,发展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科技越来越渗入生活的细节,应用和展现科技的形式渐渐不受约束,我们可以用更丰富、更适合的手法来展示科普的品性,让我们的孩子们从科普中理解科学。
一、科普是有动人魅力的
科普应该是让人感到熟悉、亲近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娱乐等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科技的普及,科普甚至比其他元素更无所不在。可是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喜欢上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中有美的内涵,文学艺术和娱乐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讨人们喜欢,而科学技术却不常这样做。科学技术无所不在,生活中人们接触的科技主要是产品,科技设计大多只要求到消费者手中的终端产品好用,直接把产品和使用方法交给消费者,少人去对里面的奥妙随产品做一个普及,于是大家习惯了直接使用身边的科技产品,而不必去了解懂得它个大概。设想,如果科技人员把科普当成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是乐趣,把科技产品和简洁风趣的科普一起推出,给人们理解的机会,这样大家一定会对身边的科技越来越熟悉亲近,就像亲近文学艺术一样。这样看来,科普不仅是科普作者、编辑的责任,也是每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科普作品为了讨读者喜欢,作者和编辑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否尊重读者决定着成败。如果把读者当成对科学是无知的,居高临下严肃地去“教”他们,肯定最后大家都不愿看不愿听了。现在电视上常用谈话、聊天或游戏的方式做节目,就是要与观众形成平等的关系,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下畅谈主题,共同娱乐。科普作者、编辑与读者是平等的,是为读者服务的,应该好好地琢磨读者,投其所好地与读者一起探启缘由,一起疑惑不解,一起思考探究,一起焦急等待,一起恍然大悟,而不是把自己知道的直接“告诉”“教给”读者了事。其中,艺术化的恰当渲染、动情叙述、趣味启发、诙谐幽默等手法,是很好的选择。古希腊数学家丢潘图墓碑上的数学题,温和委婉地诉说了这可怜的老头儿从童年、结婚、儿子早逝到痛苦辞世的一生,好奇的人们用一元二次方程很容易算出这老头儿啥时结婚、命有多长,同时也不由得对数学有了好感。头发蓬乱、智慧非凡的爱因斯坦先生向人们这样解释他的高深的研究:“你向漂亮女孩献殷勤时,1小时就像1秒钟;你坐在烧红的炭盆上时,1秒钟就像1小时。这就是相对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中国成为唯一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人人都使用电力和电器,人类可利用的电起源于哪里?起源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和前后多少人的承前启后。
科学的博大深邃的美丽深藏于浩瀚的自然规律之中,一旦为人所知便引领着人间最神奇的时尚,探奇其中的科学家痴迷于这些旷世之美时,常常忘记了与世人分享。科普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感受科学之美,读者需要在科普里感受到亲切、美好、震撼、感动、时尚、轻松、诙谐等动人魅力,这些是科普应该具有的品质。让我们来共同努力。
二、科普是有趣好玩的
古往今来,在科学发展史上有所发现的科学家都是真正的“大玩家”。 如果不是神秘的自然激发着人们的探知欲望,引诱着人们去自然迷宫里巡玩甚至去冒险,人类如何能进化得如此出类拔萃。
科普的任务之一是传播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积累,这些积累离不开一个根本:用自己的双手,在生活、劳动、娱乐和试验等反反复复、有意无意的摸索探究中总结出来。可以说,没有最初的无意识的“玩”和后来的有意识的实验,就没有科学 。在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下一代时,直接用文字告诉他们很省事,可是省去了那么重要的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玩”的过程,必然是难懂难记、索然无味、事倍功半的。现在的科学家研究最前沿的科学课题也在“玩”:用科学实验的手段玩科学,探寻未知的科学规律。所以,科普怎么能够没有“玩”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