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孩子做错事儿,这5句话千万不要再说了!90%的父母还在做错
孩子做错事儿,这5句话千万不要再说了!90%的父母还在做错
“子女不教,父母之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孩子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危害孩子一生。下面这些“老话”,你说过吗?
1、“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再不听话就给你送人!”
“你爱找谁找谁去,我是管不了你了!”
这些话常在孩子哭闹或做错事不听话的时候被父母、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习惯性地脱口而出。而这些话带来的效果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部分孩子听到这些话会乖乖就范,对家长唯命是从;另一部分孩子则早已看穿家长把戏,干脆充耳不闻、自行其是。
无论是何种效果,对孩子的危害性都很大:乖乖听话的孩子,大多被家长震慑,长此以往,孩子生怕自己做错事带来可怕的后果,变得没有安全感、懦弱而没有主见,做什么事都会听别人的。而对这些话无动于衷的孩子,显然已经对家长失去信任了,而对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失去了信任,他还能去信任谁呢?身为父母的你又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呢?
2、“小孩子,懂什么!”
“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
这句话最近在《芈月传》中大火,皇后芈姝溺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做错什么事,她都会说“他只是个孩子,懂什么”,导致赢荡骄纵蛮横,最终死于自己的任性无知。如今这句话则常出现在溺爱孩子的老人之口和与孩子父母交好的亲友之口。一次,朋友带着孩子一起聚餐,孩子5岁半,看到桌上有自己喜欢的大虾,就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抓,他妈妈打了孩子手一下,说:“大家都没上桌,不许偷吃!”谁知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大家连忙七嘴八舌地哄孩子:“孩子还小,不懂事,让他吃好了。”孩子妈妈坚决不同意。原来,孩子每次做错事都会用哇哇大哭的手段来逃避责罚,旁人看到孩子哭自然会用“孩子小不懂事”为孩子开脱,并让孩子如愿以偿,孩子自然屡试不爽。还好,孩子妈妈十分冷静,看穿了孩子的小把戏,及时纠正了孩子的错误。
孩子越小,改掉行为和观念上的错误就越容易,如果一味替孩子找借口纵容孩子的错误,等孩子长大了,养成了陋习,反而不容易改正了。
3、“孩子之间的事,随他们去吧”
“小孩嘛,打打闹闹都是正常的,一会儿就好了”
小孩子都喜欢和同伴玩耍,一起玩时难免会出现矛盾。我们小区里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儿,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惜升级为大人之间的战争,严厉告诉孩子“不许和XX家的野孩子玩!”,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是疼爱孩子的妈妈或家里的老人。有的家长则会说“小孩嘛,打打闹闹正常,一会儿就又和好了,随他们去吧!”,以表明自己深明大义、大度宽宏,而且说这样的话的人往往是孩子的爸爸。那么,孩子之间的事儿,大人到底该不该管呢?
有段时间,女儿告诉我班里年龄最大的男孩总抢她的玩具,还拽她的辫子欺负她。我问孩子,有没有对人家做不好的事或说不好听的话,她真诚地说没有。后来,我去幼儿园了解情况,经过老师和我的询问才知道,女儿常常笑话男孩“胖得像猪”,男孩便抢她的玩具拽她的辫子“报复”她。我和老师分别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互相致歉,握手言和。
我的经验告诉我,该不该管,还要等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来判断。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吃亏”的情况就会非常气愤,却忘记“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尤其是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常常为了避免自己受罚而故意说谎,突出自己的委屈,夸大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并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的情况,帮助孩子纠正性格上的缺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4、“多大点事儿啊,下次改正就行了”
“好了好了,没事没事,知道错就好了”
这句话往往发生在孩子委屈承认错误后,家长面对孩子断了线的眼泪,立马缴械投降,安慰孩子:“其实也没多大点儿事,知道错就好了。”或者在家长一方唱白脸后,另一方唱红脸的家长立刻用此话圆场。
大多数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安慰孩子。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这些话确实能让孩子释然很多。但长此以往,在你的安慰中,孩子就会相信:这件事儿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次,孩子在家玩不小心打碎了杯子,看着一地的玻璃碎渣,孩子立马眼眶红了,呆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连忙跑过去安慰他:“没事没事,下次小心就好了。妈妈打扫一下就好了。”有一天,孩子在奶奶家玩杯子,我提醒她不能玩,她装作没听见仍然玩,我走过去严肃地说:“妈妈告诉你了,杯子是不能玩的.....”话还没说玩,啪一下,她就把杯子摔了,嘴里还叨叨咕咕地说:“没事没事,宝宝知道错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语竟被孩子记在了心上。我说:“妈妈已经告诉你了,杯子不是玩具,不能玩的,你看,杯子坏了,等很多客人来了,没有杯子喝水了就会很伤心。杯子坏了,有人不小心踩到了玻璃碎渣就会受伤。以后拿东西要小心知道了吗?”孩子听话地点了点头。“做错事努力改正的才是好孩子,妈妈罚你去把扫把拿来。”
家长很多无心的口头禅却被孩子记住,造成教育的漏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