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 II
引言 1
一、国际保理的起源、内涵及其发展2
(一)国际保理的起源2
(二)国际保理的定义 3
(三)全球国际保理发展的现状 6
二、国际保理的法律性质及特征 9
(一)国际保理的多重法律性质 9
(二)国际保理的法律特征 11
三、国际保理的统一实体私法的立法演进 13
(一)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的《国际保理公约》 13
(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的《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
让公约》 15
(三)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国际保理通则》(2007 年 11 月修订
版) 19
四、国际保理在我国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完善22
(一)国际保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2
(二)入世后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27
(三)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 32
(四)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35
参考文献 39
致谢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4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贸易交往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也
更加激烈,许多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出口贸易,纷纷采取赊销(O/A )或承兑
交单(D/A )等信用方式向进口商销售商品。而这种方式又容易造成销售商流
动资金的占压和应收款余额的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保理业务尤其是
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无疑为出口商提供了一条通往国际出口贸易市场的 “绿色
通道”。但是保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尚未建立一套相应的既符合国际规则又符
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因此在保理实务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国际保理在我国从出现到其不断发展也才十多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其法
律性质也进行了不少讨论。本文中,笔者也提出了自己对国际保理法律性质的
观点。在国际保理法律关系中,核心问题是债权转让。从法律关系上来看,国
际保理属于契约,即建立在应收账款债权让与基础上的合同关系。从功能上看,
国际保理又是集贸易融资、账务管理、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于
一体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因此,国际保理具有多重法律性质。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国际保理的起源、概念及
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保理的法律性质及特征;其次,着重论述了国际保理的
统一实体私法的立法演进。按照出台时间的顺序,先后对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颁
布的《国际保理公约》,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颁布的《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款
转让公约》,以及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的《国际保理通则》中的重要条款进行
了比较分析,最后,笔者在分析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
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运作实践概况,分析了当前我国国际保理的立法现状,提
出了发展我国国际保理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国际保理;应收账款转让;国际统一实体私法
I
Abstrac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global trade has changed from seller ’s market to
buyer ’s market and thus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To
expand export, many enterprises have adopted Open Account (O/A) or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D/A) to sell commodities to importers. But these methods may
easily result in the accumulation of seller ’s circulating fund and the increase of
receivable balanc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