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1、根本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争夺原料市场,开辟资本输出场所,加紧侵略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 (2)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岛国效应)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制订大陆政策,矛头直指朝、中并获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 (3)清廷腐朽,避战求和,军备松弛 日本扩军备战 早在1869年,日本明治天皇就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把侵略矛头直指中国及其属国朝鲜、琉球。1874年,日本利用琉球国渔船事件出兵台湾,遭顽强阻击后在英法美“调停”下向清勒索白银50万两而撤军;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鲜门户;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设冲绳县;1885年,日本提出“国之兴废,在于兵力”,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并要挟清政府订立《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出兵朝鲜须事先相告;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定《征讨清国策》,提出以五年为期,抓住时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大战;1890年后,日本开始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建立和发展近代化海陆军,短短三四年间其海军舰船总吨位数便大大超过了一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中国北洋舰队。 二、过程 1、爆发标志 :丰岛海战(1894.7) 2.重大战役 “旅顺的日军从攻陷旅顺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四天杀害了约6万名非战斗人员、妇女和儿童,在整个旅顺免遭杀害的清国人不过是为掩埋尸体而幸存的36人。” ——《纽约与世界报》 1894年11月28日报道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之因,苟能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 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政界的腐败、军队的腐败、体制的腐败,是造成甲午战争中方失败的根本原因。 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昧于世界形势把战争当儿戏,对日本侵略企图的判断错误。慈禧太后寿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②战争爆发后奉行消极保守的单纯防御战略,造成朝鲜与东北战场败退;清军在恐日的失败主义指导下没有决战的勇气和大面积的溃逃,是失败的直接原因。 ③后勤落后是中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三、《马关条约》(1895)及其影响1、内容 2、危害 3、三国干涉还辽 本质: (1)欧洲列强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亚洲扩张怀有戒心; (2)俄国企图霸占中国东三省; (3)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4、反割台斗争 (刘永福 ) 此非台民无理倔强,实因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台民欲尽弃田里,则内渡后无家可归;欲隐忍偷生,实无颜以对天下。因此椎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 ——台人义军布告 台湾地区历史沿革 是否同意下列说法: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答案 列强侵华方式和格局:①战前:方式: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侵华主要国家有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及侵略成性的沙俄。②战后:方式:掀起瓜分狂潮→“以华制华”政策(政治);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经济)。列强侵华主要格局:共同支配→日本独霸。 远东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国力和国际地位骤然上升,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对中国的客观影响:中国近代化新进展——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中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即从器物之变转向制度之变;救亡主角新变化——地主阶级的自救努力开始走向破产,民族资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