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常用量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辛常用量浅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辛常用量浅析 张韵 华成坤 萧丽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405)   【关键词】 细辛 限量 常用量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76-01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及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前2种习称辽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对于细辛的用量,自宋时起,始有细辛限量之说,也就是“细辛不过钱”之说。时至今日,此说法仍然影响着相关著作的用量限定,影响着部分医生的用药剂量,影响着部分药师的审方判断。为了揭示细辛限量的本来面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原委,力图冲破细辛限量之说。   1 细辛不过钱的沿袭   《证类本草》[1]记载:“《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转述陈承的说法:“(承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可见,李时珍虽然是收录陈承的,但他还是将“半钱匕”改成了“一钱”。自此以后很多本草沿袭其说,甚至有的省去其前提“单用末”,如汪昂《本草备要》[3]云:细辛“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从以上诸家看法可得出以下结论:细辛用至一钱,已经是超过半数致死量了!《神农本草经疏》[4]云:细辛“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 ”缪希雍所言细辛用量也从以上诸家,但对于后果却已避而不谈,仅言其气味以警示。直至现代中医药教材《中药学》乃至《药典》仍规定细辛用量为1~3克。   2 细辛经验用量   可能会有人提出,细辛常用量为1~3克并没有问题,而用至15g左右甚至更大剂量,则是某些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像某些名医用黄芪可达250g,用附子可达120g……不可否认,如《北方医话》[5]所载金梦贤“治疗单纯的外伤性截瘫和手足冻伤之患者,有时细辛用到50g(1两),并没有发现什么不良反应,而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其病例用细辛的用量确实是不符合常规,是医生自己的临床用心得的一个体现。但在现代临床,据笔者观察了解,细辛常有用5~15g之间,也并没有出现中毒反应。   3 细辛常用量真原   3.1 《本草崇原》[6]云:“宋元祐陈承谓:lsquo;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rsquo;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所以治病者,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本草正义》[7]也云对陈承之说提出批评:“窃谓细辛芳烈之品,本以气胜,自无重用之理。然开泄之性,走窜有余,若谓耗散正气,谁曰不然,而反谓气闷不通,岂不令人捧腹。”此两家从细辛的气味等方面指出“细辛不过钱”的理论错误,笔者认为,此两家之言也是有其临床基础的。   3.2 溯《伤寒杂病论》的细辛用法用量,如小青龙汤用细辛三两,分三次服,即一次一两。据柯雪帆教授[8]等考证,汉代一两合现在15.625g,取其约数,即为15g。即服药一次,细辛用量为15g,一天可达45g;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用细辛二两,日三服,即一次约10g,一天约30g。《伤寒论》用细辛基本都如此,细辛的用量与常药无异,视病机而定。   4 讨论   刘沛然[9]认为“细辛用量应按证权衡,重者重用,轻者轻用,血者重用,气者轻用。”并且很多医家在临床上用细辛入汤剂时,常常用至5~15克,因证而定量,无特别之处。现代药理认为,细辛的主要毒性成分是黄樟谜,而经过煎煮,一部分会挥发,而作为散剂,则没经过减毒环节,因此,笔者认为,细辛的毒性也是有其前提条件的,当作为汤剂用时,可以作常药用,而用作散剂时,也还是要考虑黄樟谜的问题,不可过用。   因此,作为国家的教材和药典,当不可囿于细辛不过钱之说,建议修订常用量。   参考文献   [1] 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81.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414.   [3] 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   [4] 任春荣主编.缪希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2.   [5] 夏洪生主编.北方医话[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95.   [6] 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2.   [7] 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7-208.   [8] 柯雪帆,赵章忠,张玉萍,等.《伤寒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