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临床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节性红斑临床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结节性红斑临床报告 刘玉芬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皮肤科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233-02 【摘要】目的 进一步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结节性红斑病例进行分析。显示本病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女性(女∶男为5∶1),病因:感染(链球菌感染50%,此外还有结核杆菌感染者)结缔组织病,淋巴瘤,药物等。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链球菌及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肿瘤、药物等。治疗上应积极驱除病因和对症治疗。 【关键词】红斑 结节性 感染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因素较多,如各种病原菌感染以及药物、结节病、白塞病,肿瘤等。本笔者对2009~2011年收治的结节性红斑患者3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节性红斑患者36例,其女30例,男6例,女男比例为5∶1;年龄18-62岁,其中,18岁~35岁24例(67%),35岁~43岁10例(28%),43-62岁2例(5%)。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诊断标准,经过组织病理切片而进一步确诊。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及体检,实验室检查.病理及胸片检查(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皮损病理组织活检等),治疗。①对症治疗:寻找病因;疼痛明显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②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加用无过敏作用的抗生素③PPD强阳性者,加用异烟肼和利福平;④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或经其他治疗仍反复发作者予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雷公藤多甙及外肝素钠软膏、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另外可用清热利湿.疏通经络.活血的中药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36例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双胫前或四肢皮肤的疼痛性结节,皮疹有红斑,部分伴发热及关节痛。所有患者胫前均有皮疹,部分有口腔溃烂.一般在1~3周得到缓解。 2.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20例,C反应蛋白增高21例,抗“O”阳性19例,血沉增快30例,类风湿因子阳性6例, 2.3 特殊检查 11例PPD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1例提示活动性肺结核,36例病理组织活检主要表现为脂肪间隔性脂膜炎,部分病例真皮及皮下组织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肉芽肿形成。 3 讨论 结节性红斑是皮下脂膜的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主要表现为双胫前或四肢皮肤的疼痛性红斑、结节,部分伴发热及关节痛。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年轻中年女性,女性远多于男性。本组女男比例为5∶1,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与细菌(主要是链球菌)、结核、病毒、药物.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感染以及肿瘤等有关,其中与链球菌有关的比例最高,有学者认为结核、结缔组织病是本病的主要原因。链球菌感染与结节性红斑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患者通常在感染后3周内发生皮肤结节,可伴有抗“O”增高。其急性发病的机制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血黏滞度增高、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节性红斑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也间接证明了结核与结节性红斑的关系。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笔者认为本病虽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从临床病例分析其病因与病原微生???的感染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对常见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结核应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方面因结节性红斑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且病变轻重与本身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故多选用活血化瘀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能迅速缓解炎症引发的疼痛、发热等症状。通过以上治疗病情大多能迅速获得缓解。而对于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或反复不愈、病情较重者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雷公藤多甙等药物,还可辅助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的中药进行治疗,甘草酸甘对本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 [2]高天文甘草酸国外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27(1). [3]赵炳南.临床中医皮肤病学[M].1版.北京中医大学出版社,1996.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