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概论(第4节)
第四节 GIS 发展 (二)GIS发展的巩固阶段(7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国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1972年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地理数据处理》。许多大学培养GIS人才,创建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如: ·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了5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和处理地质、地理、地形和水资源信息,较典型的有GIRAS,主要用于输入处理、分析和输出全国范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制图的空 间数据; GPS定位原理 四、 GIS的基础理论与相关学科 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发展中的问题 * 一、GIS的主要发展阶段 (一)GIS萌芽阶段(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北美。加拿大国家土地调查局为了处理大量的土地调查资料,于60年 代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CGIS),于70年代初投入产品生产;同一时期的美国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图形与空间分析实验室,建立通 用的制图软件包,竭力发展空间分析模型和软件。 **硬件基础: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 1950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生产。(麻省理工学院) 1958年第一台滚筒式绘图仪生产。(Calcomp) 1962年出现“computer graphic” 主要标志:1968年首次提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mlinson, Canada) 第一个大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Canada GIS 投入运行。(1971年) 日本国土地理院从1974年开始建立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检索测量数据、航 空像片信息、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地形地质等信息,为国家和地区土地规划服务; 瑞典在中央、区 域和城市三级建立了许多信息系统,如土地测量信息系统、斯德哥尔摩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信息系统等。 主要标志:GIS工具大量出现,大量GIS应用系统出现。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发展阶段(80年代):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地理信息系统也逐 步走向成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地推向应用阶段。 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瑞典等国将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国土规划、支持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同时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引进、应用和发展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 在此期间,地理信息系统已进入多学科领域,由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用户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智能化发展,应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报 和决策。如已开始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研究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沙漠化问题。此外,还发展 了操作地理信息系统,如美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件在24小 时内就做出反应,并迅速地对核扩散进行影响评价。 此外,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性能较好的软件,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l)开发的ARC/ INFO地理信息系统;法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System9;美国开发的ERDAS,GENAMAP等。 主要标志:①微机GIS大发展。 ②GIS功能大大增强。 ③GIS产业的形成。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阶段(80年代后): 主要标志: 网络GIS大量出现 “数字地球”促进GIS应用 二、GIS 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亦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相对起步较晚,其发展也分三个阶段,发展势头快。 (一)准备阶段:1978年到1980年,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议,开始组建队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 (二)起步阶段:1981年到 1985年,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规范。 从1984年开始,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着手组建中国国土基础信息系统; 1985年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成立。 (三)初步发展阶段:1986年到现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被列入我国“七 五”攻关课题,并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研究领域,已逐步和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并取得了重要进 展和实际应用效益。在这个阶段: 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计划:一方面,以研究资源与环境 信息系统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省、市、县级的规范和区域性的规范为主体,解决信息共享和系统兼 容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全国性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国土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模式 研究,开展结合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