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人画元素
摘要:文人画几经发展变革,从早期文人画以诗书画印、写意的风格抒发文人的个人情怀,到现在变革传统的书写方式,表现现代生活的图景。文人画的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形式上与灵感上的借鉴。虽然现代艺术设计的商品性与文人画个人性既有矛盾又相互融合,其二者在本质上则是共同推动人类艺术发展的要素。
关键词:文人画;艺术设计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中国元素中运用最多的便是中国的笔墨情怀。在中国的水墨画中,有一支从宋代开始,就因其极具个性的画风而著名,这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作的文人画。文人画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当“宋代欧阳修、蔡襄、郭熙的趣味成了全社会的普遍趣味”[1]也就是其成为主流风格出现时,“士人趣味本身的独特性被遮蔽了”[2],此时必然会有人会推陈出新,这些敢于创新的人往往是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且并且致力于社会变革的人,于是在这些人推动下文人画产生。文人画是文人对抗社会普遍趣味的武器,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人画元素也正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商品的形式传承下去,虽然其精神内涵不同,却代表了不同时期艺术形式的发展方向。
一、不同时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早期的文人画特点是集诗书画印为一身,有别于画院和画工的单一的绘画风格,开辟了以写意为风格的绘画方式。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中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3]可见当时主流的山水画已经难逃重复、繁缛的模式。由于画中缺乏绘画者的主观意愿,这就使得画作往往流于俗套或者掺杂大量模仿成分。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范宽、李成的画作被士大夫们请下神坛,董源和巨然等在米芾等书画家的推介下逐渐被社会认可其绘画的价值,尤其是其飘逸灵动的画风极受士大夫的推崇。米芾在《海岳论山水画》中云:“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4]其子米友仁在《画鉴论画山水》中云:“董源夏山图今在史崇文家,天真烂漫,拍塞满轴,不为虚歇烘锁之意,而幽深古润,使人神情爽朗。”[5]在米氏父子等的褒奖下,后人将文人画推崇至极高的地位。由于文人画在技法上承袭了山水画的皴法,在用色和构图上融合了山水画中的淡雅,又拓展了绘画中的“虚无”――大量的空白使其更为简洁凝练。其本质上颠覆了画工画、画院画的写实风格,更为强调人之精神品格的表达,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由于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操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又使得文人画为松、竹、梅、菊、兰、荷、石、山、水等托物言志之物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其意蕴饱含画家对宇宙对人生的哲学感悟。例如,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胸中之竹,使其所绘之竹似竹而非竹。无论是王维的隐士情怀,还是苏轼的政治抱负,都在其绘画中得以体现。“宋人山水,往往与诗文为缘――或题诗以发画趣,或绘图以取诗境,或运用文法诗意作画。”[6]文人画将绘画、书法、诗词与篆刻融合到了一起,“以诗文抒写情怀,以画传神魅道,以书达情写意,以印明心见性。”[7]其特征并非形态上的画作,而是文人精神的再现,故而每个时期每个画家的画作都融合了不同个人的感情于其中。文人画究其特性,就是用个性化的写意方式,表现个人的主观意愿和个人情感,其本质是一种个人化的书写方式。
宗白华先生认为“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8]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精、气、神三者的结合,融合道家的“有无相生”、儒家的“成仁取义”与佛家的“万物皆空”三种思想。在文人画中,景物的运用上以志向高洁的植物与山水为主;构图上实景与虚景相互融合,用大量的空白丰富其内涵;思想内涵上,以绘画诗文题跋等形式表现自我。比如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借书画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之情;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其绘画追求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通过“借古以开今”不断完善山水画并绘出个人的风格,“我用我法”自成一家。中国的文人画并非止于清代,时至现代,仍不乏大家出现,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吴冠中等。
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往往不局限于文人画一种,也可以这样认为,文人画发展至今实则是一个不断变革自身的过程。当代画家认为文人画在定义上存在误区,其并非指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作品,而是更注重文人的内涵也就是写意特征与“简单”“纯粹”精神的结合。由于新诗和白话文的出现,现代的文人画作品中的诗文并非只以古体诗的形式出现,散文诗、白话文也大量出现在画面上,在表现技法上,由于各种绘画形式的引入,油彩等绘画形式也掺杂进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形式的创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和现代艺术的结合。那么,狭义的文人画在现代如果仅仅作为一种传承的文化记忆来说的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