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林与“永济中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茂林与“永济中兴”   永济渠是河套十大干渠之冠,杨家河的开挖者杨茂林,为永济渠灌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杨茂林,俗名大杭盖,生于光绪八年(1882年),在其父杨满仓和王同春的影响下,成为清末民初河套地区的新生代水利专家。   杨家对河套地区水利开发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开挖杨家河和发展杨家河灌区。杨家河灌区由杨家祖孙三代人,历经三十余年所开辟,杨家被誉为河套水利世家。杨满仓有3个儿子,分别叫茂林、文林和云林,杨满仓的弟弟杨米仓有6个儿子,其中比较精干的叫春林,这几个人成为杨家开渠的第二代。杨春林有两个儿子,叫杨义和杨孝,为杨家的第三代。正是这三代人,演绎了近代民间开挖杨家河不平凡的历史。   杨家河渠水至今流淌,浇灌着八百里河套千万顷肥沃的土地。清代永济渠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全盛期和中落期,民国初年河套各大干渠改归商办,杨茂林是第一任承包者。杨茂林承包永济渠三年,以培养花户(指租种土地的贫苦农民)为第一要务,因势利导,开创了永济渠发展史上的中兴时代。   杨茂林是杨家第二代九兄弟中最年长者,也是成就最大者。永济渠是河套诸干渠之首,杨茂林带领众兄弟承包永济渠,不仅是杨家河开挖前的大练兵,也是杨家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杨茂林等承包永济渠卓有成效,却中途受阻而不得施展,最终走上独立开挖杨家河的道路。   “林”字辈的成长   杨满仓在义和渠挖大渠时,弟弟杨米仓与兄长同在义和渠的工地上当渠工。在兄长的照顾和帮助下,杨米仓逐渐成为一名水利行家。兄弟二人经常跟随在王同春左右参与开渠实践,学习了开渠治水的经验,掌握了王氏开渠的技术精华。   杨满仓和杨米仓在沙和渠上当渠工后,先后娶妻成家。杨家的第二代人以“林”为字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河套地区的历史状况。清朝同治年间,河套地区尚是一望无际的牧场,红柳、白刺满野,农田开垦面积很少,极少有杨树、柳树等树木。随着河套地区的大渠一条条出现,农田一片片开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绿化家园也成为时代要求。杨家第二代,带着义和渠开挖、农田开垦、植树造林等时代特征诞生在河套大地,一出生就深深地打上了水利的印记,也预示着他们将会与河套地区的农田水利相伴一生。   杨茂林,作为杨家第二代中的大哥,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都为他的弟弟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茂林为群季长,天性敦笃,内行实践,能以身作则,一门孝友里党钦瞩。河套言家教者,首推杨氏。”   杨茂林是清末民初河套地区公认的水利专家。这里的水利专家,兼有水利技术专家与水利实业家的双重含义。他不仅是当时水利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亲自主持修挖永济渠三条支渠,是兴办水利工程的实业家。与杨满仓和王同春一样,杨茂林的水利技术不是来自于书本知识,而是前辈水利专家的亲授与实践经验。   《临河县志》对杨茂林少年时代有如下评述:“其先德擅长水利,茂林髫年随侍,每行渠畔,进茂林随地指画,辄憬然有会。稍长,入而讲求,出而实验,日觉亲切有味,遂视水利为唯一之事业。每兴一工,遍所见已乃参合己见,往返驳论以求其至当,其有不合者鲜矣。即间有格碍,而仰而观疑。俯而察,伏案兀坐,绕室旁行,临流痴立,终日终夜忘食寝,迨至豁然通,憬然悟,泪乎其有得也,则有大呼狂喜,觉人世之乐举,无以易此者。”在沙和渠修挖过程中,杨茂林常常跟随在父亲杨满仓身边,耳濡目染,从小就接受与众不同的熏陶和锻炼,他潜心钻研水利,几乎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据《临河县志》载:“家于永济渠侧,覃心水利,从浚川王氏游,能得其秘。”王浚川即王同春。杨茂林凭借水利世家的“家学”和王同春的“密传”,加上长期水利实践磨砺,在民国六年杨家河修挖之前,已经成为河套地区公认的新生代水利专家。“先生有弟八人,皆一门之秀,均能踵起而世其传,春林、鹤林尤日侍先生,而得其密授。”杨茂林的实干作风和钻研精神对众弟兄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他的带领之下,杨家“林”字辈为河套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至杨家河开挖之前,杨满仓带领包括杨茂林在内的杨家第二代众兄弟,一起独立修挖小支渠若干、大支渠三条以上,并对永济渠进行了系统修浚。   杨氏父子独立修挖的小支渠中,有据可查的有4条。光绪三十年(1904年),杨氏父子在义和渠灌域西牛犋自筹2025银圆,开挖第10支渠杨柜支渠,长5里,宽9尺,有子渠3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义和渠灌域的曹家圪旦开挖第11支渠杨柜支渠,长1里,宽5尺,深3尺。民国初年(1912年)杨氏父子在通济渠灌域的哈拉卜尔洞,出资开挖第112支渠杨满仓支渠,长2里,宽1丈,深5尺,有子渠2道。民国二年(1913年)又自筹工款在义和渠灌域的曹家圪旦开挖第12支渠杨柜支渠,长1里,宽6尺,深3尺。   按照河套地区挖渠种地的规则,出资挖渠者一般是水渠灌溉田地的承包者。从上述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