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收束艺术浅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教学收束艺术浅议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说句老实话,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下面就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收束的。   一、概括总结,钩玄提要。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收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文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自然,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水,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例如,教学完叶圣陶的《夜》,我们可以这样收束: “这篇小说写于1927年,反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它没有正面描写反革命大屠杀的真实场景,而是选取一个普通家庭在这场反革命大屠杀中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反革命政变的残酷和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亲,她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小说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母亲,暗线写其子女;明线正面实写,暗线侧面虚写。此外,心理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气氛。”   这样的收束,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归纳,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课外,引来活水。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例如,教学完《阿 Q正传》一文,学生意犹未尽,很是关心故事的下文,关心阿Q的最后命运。于是笔者就简要地讲述了一下《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的情节,然后笔者说:“要知详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阿Q正传》全文。”   像这样的课堂收束,与其说是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通过节选而阅读全篇,以此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 “卒章显志”,升华感情。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比如,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讲完《荆轲刺秦王》中 “易水送别”,是这样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复返,仍然就车而去,义无返顾。这正体现了我们人类不可征服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社会、命运抗争搏斗时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主题。这种精神和主题的本质,就是悲壮!一定户失去了悲壮,就失去了力度;人生失去了悲壮,就失去了尊严;一个民族失去了悲壮,就不可能强盛而只有懦弱和胆怯!”   这样的课堂收束,学生怎么能不受感动呢?   四、巧设悬念,思考回味。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比如教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 “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个哲人说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一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禁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   这样的收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五、对照比较,加深理解。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收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课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教学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笔者说:“小说中主人公苏比,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鲁迅的《阿Q正传》,小说中的阿Q同样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他们国籍虽然不同,但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1、都有着畸形的心理。阿Q有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吃了亏,但他会在精神上取得满足和胜利;苏比呢,竟‘衷心企求牢狱生活,心理不能说没有点变态和反常。2、都有着‘低俗的目的。阿Q以为革命的目的就是报私仇、抢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