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盆艺术鉴赏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陶瓷盆器,较康熙朝有很大发展提高。此时制瓷风气,更加严肃认真,注重质量,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善于总结,花样翻新,把清代陶瓷盆器生产工艺推向精致阶段,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有不少品种远远超出康、乾两朝。景德镇御窑厂,在朝廷几任得力督窑官的管理下,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听命于喜爱瓷盆的皇帝的直接指使,一些官窑盆器的造型、图纹、品种、色彩,也必须御批审定方可奉命制造。《清档》所载,景德镇御窑厂奉旨制瓷,各条内容,材料详实,列出了有制瓷的具体年月和名称、式样、规格、数量、人员、地点、典故、质量高低、成功与否的细节。故宫博物院现在仍保存有清代宫廷画师所设计的进呈盆器图样。这种制度自康熙朝始,延续至晚清时期,一些盆器和图案已成金科玉律,朝朝相袭。雍正时期的盆器,以精美著称于世,其显著的特色是:瓷质莹洁,工艺精致,典雅优美,品种繁多,釉色齐备,仿古水平极高;盆器的造型之美,出神入化,高雅之至;数量之大,式样之多,达到空前境地,取得卓越成就。雍正六年,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之职,到景德镇主持御窑厂窑务,集精会神,苦心实践,是一位锐意进取、成就卓越的制瓷大师,他管理御窑厂达三十年之久,对雍乾两朝陶瓷盆器的发展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我国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曾用生动精炼语言,评论雍正时瓷器――确有“增一分别拙,减一分则陋”之感。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缸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缸
雍正时期,由于釉里红的发色技术运用娴熟,从而使青花釉里红这一陶瓷传统工艺,又有花样翻新。纹饰内容也较康熙时表现的题材更为丰富。如常见的青花釉里红纹饰有:山水人物、八仙祝寿、凤穿花、松竹梅、灵芝、莲花托宝、缠枝莲花、三果、桃实、石榴、云鹤、鹤鹿等。本件盆器,这两种釉下彩都很完美。在洁白如玉的高质量胎骨上,用青花色料所绘枝叶纹饰,色泽或浓或淡都很鲜亮、青翠,时有晕散,愈加显得枝叶浓密;用釉里红所绘的花果,色泽生动,形态凸现,相互衬托,愈加妩媚。
▲清雍正祭红釉卧足碗
清雍正祭红釉卧足碗
本件盆器高5.3cm,口径13cm。敞口,浅腹,圈足。白釉底,釉色均匀,光润深沉,不甚透明,釉面仔细观察有桔皮纹,口沿和底足处红釉边沿线极平整,微小气泡密集,能明显看出其痕迹。祭红釉又称“鲜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宝石红釉”等。其工艺是用制釉原料,加进釉灰、氧化锡、氧化铜,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雍正祭红,其釉质和色调较前朝更为润泽和艳丽。祭红釉瓷器的造型朴素秀丽,轻巧俊美,一般少有装饰。本件盆器底心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清雍正粉彩鱼藻纹花盆
清雍正粉彩鱼藻纹花盆
雍正时期盆器,由于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代的盆器制作技术高超,成就非凡,而又以粉彩最为突出。如本件花盆,其色调柔和淡雅而不艳,比例精细工整,采用白粉扑底成立体状再加色彩,并染成浓淡明暗层次,鱼藻纹饰清晰透彻,温润平实,深具工笔花鸟之意味及浓厚的装饰性。此时的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盆器,已取代清初以来五彩盆器的主导地位,并影响及民窑生产。官窑盆器艺术至精,民窑风格潇洒,这些盆器陈设玩好,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
▲清雍正霁蓝釉渣斗
清雍正霁蓝釉渣斗
本件盆器高20.5cm,口径22.7cm,足径8.6cm。霁蓝釉是瓷器釉色名,又称“祭蓝釉”、“积蓝釉”、“霁青釉”、“宝石蓝”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工艺是在盆器生坯上施釉,在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这工艺盛行于明代,同霁红、甜白并列为宣德年间瓷器上品。雍正时期霁蓝釉颇有成就,如本件盆器,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青花泛紫,釉层如玻璃闪光,呈色较稳定。盆器造型,轻巧俊美,朴素秀丽,少有装饰。本件盆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雍正哥釉笔洗
清雍正哥釉笔洗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有一种珍贵的传世哥釉瓷器,流传在世界各地,这种瓷器厚胎,釉彩色调淡雅,多为米色或粉青色;纹片用人工着色,有“金丝铁线”之称。哥釉在明代时已有仿制,具有一定水平。但直到清代雍正时才烧制得尤为神似,如本件盆器,釉质肥腴,有如宋代哥釉那种油腻酥光似的皴纹满布片纹,纹色黑黄,如“金丝铁线”,釉面仿佛有一层感觉古旧的腻光。
▲清雍正青金蓝釉花盆
清雍正青金蓝釉花盆
本件盆器高15cm,口径23cm,足径12cm。青金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明代宣德年时景德镇窑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盆器上,用竹管蘸蓝釉汁,吹于表面,形成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