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怎样参加艺术品拍卖预展
许多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特别注重拍卖现场的情况,可对认真参加拍卖预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买家别说去外地,即便是当地的预展亦不太参加,认为翻看“拍卖图录”就可以,或者就算去看一下,也多是走马观花,觉得反正有专家把关,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的拍卖行五花八门,个别拍卖行甚至打着合作的旗号,把实际拍卖权转让给他人,参与其间的人员亦极为复杂,最直接体现就是拍品的“极度复杂性”。
拍卖现场近几月被热钱和新贵们搞得越来越象“战场”,超过估价几倍乃至几十倍成交的天价艺术品比比皆是,不知不觉艺术品亿元时代已经到来。市场愈疯狂,愈要了解市场,而拍卖预展则就是提供研究“市场”的绝好机会,了解市场至少能有效减少被拍卖现场气氛所影响的概率。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提高参加艺术品拍卖预展的质量。
预展前要做足功课
投资者和收藏者在参加预展前获得拍品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拍卖图录”和“网上预展”。不少规模较小拍卖行的“拍卖图录”由于图录费等原因,版面排得很紧张,除了拍品中的重头戏,16开本图录一页要印五六件拍品是常事,有时甚至印上十来件拍品,别说书画类拍品,就是小杂件亦只能看个大概,即便火眼金睛加放大镜也难看出细节,而艺术品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一切。“网上预展”多在雅昌艺术网、精拍艺术网上举办,所谓“网上预展”并不是真正的预展,实际依然只是“拍卖图录”的补充,但因为网络的无限扩展性,完全可以一个网页放一件拍品,文字介绍数量亦不受限制,网上获得的信息一般比“拍卖图录”多不少,网络放大镜就能帮上不小的忙,对于观察拍品细节略有帮助,当然,这些细节和接触实物差距还是甚大。根据获得的信息作为线索,查找资料进行考证,对目标拍品的真赝、价格、流通、著录、题跋等情况加以了解,进行初步筛选。
笔者曾经在一本“拍卖图录”上见到两幅徐悲鸿的猫图,《双猫图》和《猫石图》各一幅,估价亦合理,比较心仪。徐先生作品近年大红,拍卖屡创佳绩,尤其2007年更是徐悲鸿年,可赝品亦极为泛滥。早在2002年,德国游客约翰在徐悲鸿纪念馆内花几万买了5幅画,其中就有署名徐悲鸿的作品,经鉴定,全系赝品,通过艰苦交涉,调换了3幅画,又全是赝品,最后打官司才讨回公道。连徐悲鸿纪念馆都这样,幸是外国友人,要是换了国人,估计维权会更难。笔者首先在雅昌艺术网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去查找这两幅拍卖记录,没有记录,不是再流通的拍品。慎重起见,又去图书馆借阅了徐先生的相关画册,发现《双猫图》中的两只猫咪原来是从徐先生的其它猫画中移植过来的,另外,《双猫图》和《猫石图》均有石头出现,这两幅猫画中的石头用笔及设色风格是统一的,但与徐先生画的石头出入较大。由此可以推断,这两幅猫画是同一个人画的,且有一定专业水准,属于高仿,但不是徐先生画的。
要全方位观察拍品
要对目标拍品验明正身,最好带上强光电筒和放大镜之类的工具,全方位观察实物拍品,瓷器、玉器、青铜器、雕塑等三维立体的拍品一般会放在玻璃柜里,不要怕麻烦,让工作人员拿出来“上手”,必须看清、看全、看细,即便是拍卖行重点推出的拍品,亦不能掉以轻心。要象破案一样看拍品,这只能在预展上才能从容做到,在艺术品市场,有时自己才是最好的专家。
预展前做足功课,就可以带着问题去看预展,目标明确。笔者见到“拍卖图录”上一幅署名唐云的绘画作品,文字介绍中标明有“杨仁恺题跋”,杨仁恺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是与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人齐名的国宝级鉴定大家。尽管名家鉴定过的拍品未必是真(杨先生也曾对石鲁等人的伪作误判为真),但“目鉴为主,考证为辅”的鉴定方式,注定不能保证专家永不走眼,只能追求“相对真”了,如果杨仁恺的题跋是真的,显然会加重此件拍品的份量。预展上笔者带着杨先生的书法资料,仔细比对后发现字体比较形似,借助放大镜,觉察到细微处有描摹过的痕迹,看来是件存疑的拍品。
在预展上能看到“拍卖图录”中是看不到的拍品信息。如书画装潢在图录上多是没有的,虽说书画真赝并不取决于书画装潢,老装裱套新赝品的事情亦屡见不鲜。但真品书画的装潢,不论作者名头大小,是否宫廷装,是否原装(古代书画许多经过几次重新装裱),多数非常考究,不少装裱师还是修补师,功力非凡。即便是近代,甚至用的装潢材料一般,裱工亦绝不含糊,能从中看出装裱师用心的态度。有些大名头书画家还有固定的装裱师或专门的装裱地点。现在制造赝品的通常要考虑成本,请的装裱匠水平多数不怎么样,装潢非常粗糙,镶嵌料裁剪不当,用浆板滞,有时书画都没裱平。
观察拍品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鼻子甄别赝品。如书画作伪,染色做旧使用植物性和化学性材料,皂角、乌梅、茶叶、烟草、麦草、橡子壳、板栗壳、树皮、旧纸、白芨、国画颜料、三氯化铁等无所不用,有时仔细闻一下,
文档评论(0)